分享

中国姓氏“覃”字考

 覃氏文化研究 2020-07-07

识别二维码关注覃氏第一平台

团结世界覃氏宗亲、凝聚中华覃氏力量

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覃氏文化,促进各宗亲对家族文化的深入了解。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寻根问祖”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投稿请加微信qin304057122

古代中国人的“姓”与“氏”是区别的,《通志·氏族略序》载:“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顾炎武的《日知录》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先有姓后有氏。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后,姓氏便逐渐合而为一。姓氏有其深广学问,前贤多有精论,笔者仅就覃姓有关情况浅谈陋识,以期智者指教。

中国覃姓,广西是主要分布区。广西覃姓约占广西人口十分之一。然而,为何宋人编的广为流传的《百家姓》里竟没有覃姓,着实令人不解,应该是那个朝代特殊环境下的一些人的偏见或无知。而又有人却说覃谭本是一家。人多有惑,莫衷一是。

要了解覃姓字之音义,免不了要谈及覃姓起源及其命姓经过等有关历史情况。根据湖南石门县志、湖南永定县乡土志及各地覃氏族谱记载:覃为古有竹氏之裔。《姓纂》一书有载:“竹姓也,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之后,以孤竹为氏;又称竹氏或有竹氏”。《史记》也有载:“孤竹君,殷汤正月三日丙寅所封诸侯。其国君姓墨胎氏,相传至夷、齐之父,名初字子朝。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夷、齐是谥……”《史记》中的《伯夷列传》,介绍了孔子高度赞扬夷、齐兄弟俩成仁取义之美德,流传千古。而伯夷叔齐,也正是覃姓族人之先祖。覃姓,并非一些人所言为“蛮夷族”之后,而是正统汉族之后。《通志·氏族略》记载:“墨胎氏,子姓。”商王就是子姓,据传是帝喾后裔契的子孙,但由墨胎氏、有竹氏而演变为覃,且读音复杂,是有多种历史原因造成的,经过曲折离奇。

笔者从《中国覃氏源流世系考》(台湾杏文出版社有限公司,88年出版发行)及覃氏族谱等资料文献得知,周武王伐纣,战于牧野,纣王自焚身亡。商被周灭,殷汤时代所封诸侯,皆予废除,削为平民,孤竹国即在所灭之列。沦为农奴,孤竹氏后裔便改为竹或有竹氏,以纪先祖,缅怀故国。武王之后穆王,迁都有褒(今陕西南郑),有竹氏的农奴被征作工奴,筑建祗宫,便由洛邑赶往南郑。经过三年赶筑,造出史上享有盛名的“华丽之宫”、穆王大喜,便把那些本无土地的工奴分到各附庸国去当农民,以偿其劳绩,有竹氏亦被分到山东谭国为民,这样有竹氏民便顺理成章以国为姓,由有竹氏而成为谭氏。有竹氏子孙,历经百余年颠沛流离,三易其姓(由墨胎氏而孤竹氏、有竹氏)再至谭氏,位由贵族而农奴,工奴而农民,此次喜迁谭国,有了国姓,且有了土地。

然而,虽姓谭,但与谭国的原谭氏同姓不同宗,没有血缘关系。据谭氏族谱记载,谭氏本是上古夏后氏的姒姓后裔,周武王将他们封于谭国。据《贵姓何来》(85年河北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所载;谭氏有三处来源,一是以国名为氏。周代有谭国,封为子爵,其地在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公元前683年谭国被齐桓公所灭,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后代以国名为氏,姓谭。另一处来源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巴南(今云贵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是盘古之后。谈氏有避讳改姓谭者,谭氏有避仇去言字旁而姓覃者。

覃谭有别。史料亦有载,如:《同名异实第一》载:“谭氏有二,子爵,以国为氏(谭)……”。又《礼仪经传通解》引《尔雅部注》:“谭亦作覃,案实误作”。而覃姓的出现,是有特殊历史背景的。

齐灭谭国后,原有竹氏民不甘为齐国顺民,决计集体逃亡,但四顾茫茫,强邻紧逼,逃往何处?后来他们设坛,求神保佑,指点迷津,结果得出四句偈语:“早往西行,谨记勿言;日落西方,及早还家”。经研判推敲得到启示,认为“早往西行”指逃亡方向,即指往西方;且西早二字相迭就是“覃”字;“谨记勿言”, 也就是谭字去言;“日落西方,及早还家”,认为是待齐桓公死了,就要早早回到山东老家。齐桓公灭谭次年(前682年)春三月,有竹氏裔谭姓国民,谨遵神旨,将“谭”去言改姓“覃”,并扶老携幼,历经数千里风餐露宿的长途跋涉,于当年初秋,陆续到达当年先辈奋斗过的陕西南郑,在那里,奠定了中国覃氏基础,到了东汉,已蔚为大族了。自此一千多年,覃姓分支于中国南北东西乃至海外。以上史实,鲜为人知,无怪乎人们普遍认为覃谭是一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百家姓》等姓书没有将覃姓录入,便不足为怪了。

当然,“覃”并非覃姓人之专利。二千多年前的《尚书·禹贡》其中有记载“覃怀厎绩”(覃怀,古地名,今河南沁阳东南一带。有说在温县或武陟县一带。厎,读zhǐ,取得,显现之意。有不少人把“厎”字误认为是“底”字。“覃怀厎绩” 其大意是说大禹治水到了覃怀这地方,便取得了成效),这是最早出现“覃”字之史典。在不作为姓氏之时,“覃”还有“长,延长”的意思.如《诗·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又《周南.葛覃》:“葛之覃兮”;还有“延及”之意,如《南齐书.江夷传》:“慈渥所覃,实有优忝”。还有“深入”的意思,如《汉书·叙传下》:“下帷覃思,论道属书”等等。而这些大都是读tán音。

覃姓人由墨胎、有竹而谭而覃,可谓一部悲壮史,感天动地。至于读音,据有关资料文献记载,覃字用作姓氏,至少有三个读音:如《姓录》引清人张澍云:“今蜀中多此姓(覃),音寻。关陇此姓则读如本音(谭tán)”。《形、音、义综合大辞典》载:“覃,姓也。本姓谭,或去言为覃。又一说蛮姓有谭氏;梁有东宁州刺史覃元先,望出关中陇右;又蜀中、岭南有覃姓,皆读寻.读秦,与谭为二姓”。

据《中国覃氏源流世系考》载,有竹氏后裔覃姓人,到了南郑后,便将“覃”读为xún(音寻),这是自己族人的读法,其中含西行寻找生存基地的意思,至于族外人,因不明其原因,仍读tán。所以,很多字典、辞典注“覃”音,一是tán,另一音是qín,一般都没有xún音。据广西来宾县志记载:覃读成xún(音寻),两粤诸地,凡有覃姓者皆然。或谓本谭去言旁别覃,仍读谭音。《汉书·地理志》载言:郁林郡潭(xún)中县以潭水得名。潭水上源出武陵之镡(xún)城县(湖南靖县西南)下流至阿林县(今桂平县)郁水(郁江)。镡(xún),侵韵,习淫切,音寻(今读xin),水出镡城改金从水名为潭(xún),当仍与寻同音,与潭(tán)本徒含切者自别。隋于潭水入郁水处置州,欲取潭水为名,以潭有二音,且已于长沙置潭(tán)州,易混淆,故改此潭水之潭为浔(浔州,即今桂平县一带)。然潭中县之潭水在汉时已读寻音,故其可知覃氏望出岭南,其本族地当在汉潭中县潭水之流系,以潭水为氏而去水旁,仍读如寻,其由来久矣!今柳州为汉之潭中县地,柳江即潭水。《中国姓氏起源》(山东大学出版社90年出版,史国强著)一书有这样的叙述:“覃,古读音作xún ,音寻,清人张澍云:蜀中覃姓皆音寻”。

除 tán、 xún 两音外,还有读 xín 的。原来陕西西南部的人,土音方言是把xún读成xín的,后来,五胡乱华时期,中原扰攘,民不聊生,南郑覃氏大举南迁至瞿塘关(今奉节县)一带,这样,也把土音xin带了去,以后覃氏子孙繁衍至湖南、湖北西部一些地方,这样,湘鄂西部一带也就有把“覃”读成xín的了。

至于覃读qín(音秦),那是岭南一带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等地覃氏祖先,是由陕西、湖北、湖南等地迁过去形成的。由于粤桂土音不同,加之时间久远,便由xún或xi n读成qín。这个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广繁杂土音所影响,如粤方言、客家话、壮话等方言影响,导致相近的舌面音q、x混读。再有,in和un同是鼻韵母,其中的i、u同是舌面单元音韵母。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说到:“有些方言(如客家话和广西钦州地区方言)没有撮口呼韵母,i、u都念成i。”

我们再进一步从语音发展及方言影响综合分析。先看声母,从王力先生所著《汉语语音史》一书中所列“历代语音发展总表·声母”来看,如“彻”(ché)声母隋唐前是t,与谭同声;“澄”的声母隋唐前是d,元代以后至今这两字声母都是ch,而在宋时则是q 。“清”字,明清之前声母都是c,而现在却是q。张世禄的《古代汉语》也谈及:现代的zh、ch等后舌叶音的字,有一部分在上古音里,原来是d、t等舌尖音的。由于方言的影响,“覃”的现代普通话读音qín,其声母q跟声母ch,c,在很多地方土音中,是很难分的,如讲广西“官话”(桂林话),覃陈两音很难分,所以,通报姓名时,常常要另加注释:西早覃(qín),耳东陈(chén)。王力先生的“先秦33声母例字表”(例字采自韵图:《七音略》、《韵镜》)中,“覃”是在定母d中的,所以可以估计,“覃”在五代前声母是d,而到宋时则很有可能同“澄”、同“彻”一样声母是q。受方言影响,舌面音与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混读,声母变成ch、c,也是很有可能的事。而一些方言土音可能就继续保留宋时的q声。

再看韵母。王力先生说:先秦的韵部,“覃韵分属侵谈两部,(‘骖南男湛谭’等字属侵部,‘涵’等字属谈部”。)(《汉语语音史》)。可见“谭”在先秦,韵母就有可能是[iəm]。其“历代语音发展总表·韵部”“侵部”中的“琴”韵,明清到现代是[in](“覃”与琴,现代同声同韵)。元上至五代,“琴”韵是[im](现代客家话“覃”有读[t’im],壮话则读[təim]),隋唐上至先秦,“琴”韵是[iəm]。表中“谈”韵,明清至现代为[an],元代前至先秦都是[am]。

在好些方言里,还保留古汉语某些成份,如笔者家乡蒙山县(桂东偏北,古为永安州,县内蒙山话属粤方言),蒙山话里“覃”与“寻”是完全同声同韵的,读[θɑəm], 阳平调,而“谭”与之是基本同韵但不同声,则读[dɑm]。王力先生说:“从明代起,北方音系的韵尾[m]就已消失,并入韵尾[ n]”(《汉语语音史》)。但在蒙山话里,有大量的字还保留韵尾[m],例如,除了覃、寻、谭外,还有针、十、立、金、侵、深、音、心、琴、暗、含等,而其他粤方言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可见方言之古韵。

由此看来,“覃”读tán,xún,xin,qín是语音历史发展及方言影响和社会历史,政治影响诸因素所形成。几个读音之间,也有着历史联系。现在,是以国务院规定的普通话为标准音,而具体使用时,根据语言环境、地域、历史习惯等情况而有别,那是约定俗成的。但“覃”作姓氏,则普遍以普通话音为准,读qín,读tán及其他音的,似乎较少。

覃氏子孙,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繁衍于神州大地以至海外,又多处边僻,多与少数民族(如壮、瑶、土等族)友好相处,相互同化,融为一体,共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尤其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不论赵钱孙李覃谭,四海之内皆兄弟,都是一家亲,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成员,共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强盛而奋斗。

作者:覃才亮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