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点国学: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琢磨君专栏 2020-07-07


琢磨君(ID:zhuomojun)——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智慧。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击标题下蓝字“琢磨君”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有价值、正能量的国学文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释义: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还不如保持虚静。

解析:

刍(chu)狗就是指用草扎成的狗,比喻那些轻贱无用的东西。老子的道家思想不同于孔子的儒家仁爱思想,老子倡导“无为而治”自然之道,即管理的最高艺术是顺其自然,正所谓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也!

老子的爱是大爱,普爱众生,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但是儒家思想不同,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扬善除恶,一切尊卑有序,主张天地仁爱,所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太平广记》里面记载了一段老子和孔子的对话:

老子问孔子在读什么书,孔子说在读《周易》,并说圣人都读这本书。

老子说:“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

孔子说:“精髓是宣扬仁义的。”

老子说:“所谓仁义,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仁义,就如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啊!”

孔子从老子那里回来,三天没有说话。子贡就问他怎么了,孔子说:“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

不得不说,老子的思想境界的确很高,他属于“出世的神仙”;但孔子是儒家之圣人,他提倡积极“入世”,想问题也更加现实和具体,他谋求的是国家繁荣昌盛,老百姓安居乐业,是实实在在的福分。

历史证明:西汉初期,前面几个皇帝都采取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确有一定的成效,还创造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但是需要继续繁荣昌盛、发展壮大,黄老学说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了。

于是,从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也大都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也都取得了颇有成效的效果。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等道德理念,也是深入人心,继而使得社会井井有条,老百姓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规范等等。

而道家思想,则常用于人们“入世”遇到困惑或逆境时候,反思反省,谋求“出世超然”的一种工具或者习惯。以“道”修心,以“儒”修业,出世为仙,入世为王,这种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理念已经深入很多国人心中,且使人受益匪浅。不管怎么说,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思想精华部分,我们都要好好吸收,并将其发扬光大!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