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的这3句“识人术”口诀,非常经典,我们不可不知

 琢磨君专栏 2020-07-07

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因为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因为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道德经》中的这3句“识人术”口诀,非常经典,我们不可不知。学会了老子《道德经》中这3条#识人术#,我们便可大概看透人心,看人一看一个准!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释义:真正聪明的智者,往往不多说话;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不是聪明的智者。

读完《道德经》我们会发现:老子更加推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处世之道,因为这样的人更有内涵,智慧也更加深厚。

生活中,某些人看着很木讷,话不多,在人群中最安静,但他们往往是懂得最多,知道的最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知道到越多,越会感觉自身渺小与无知,于是变得谦虚低调,不敢以一得自足。

反倒是那些浅薄之人,刚学了一点知识,就四处炫耀,生怕他人不知道。这种人沉不住气,不能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看问题总是浮于表面,自然难有大智慧。

其实,自然界中也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半瓶子水当当响;满瓶子水,反而没有响声。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而青涩的麦穗喜欢锋芒毕露;小鱼小虾才喜欢在水面上蹦跶,而大鱼们往往喜欢潜在水底,深藏不露等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还有一种解释:得“道”的人不强施号令,一切顺乎自然;强施号令的人却没有得“道”。考虑到老子《道德经》是“内圣外王”之学,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为:真正英明的领导,不会随便发号施令;那些喜欢随便发号施令,变来变去的领导,往往不英明。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即: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号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还不如保持虚静!

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识人术用在职场上,来观察领导是否有本事有前途,是否值得下属全心全意地追随。若是夸夸其谈,朝令夕改的领导,则不值得!

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释义:轻易发出诺言的人,必定很少能够诚实守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最后势必会遭受很多困难。

《增广贤文》中有句名言:“不轻诺,故我不负人,不信诺;故人不负我”,大概意思就是说:不轻易许诺才不会辜负别人的心愿;别人的承诺不要句句相信我们,才不会被人辜负而心生失望。

人无信而不立,要想获得他人信任,首先要兑现诺言。一份许诺就是一份责任,它需要人们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轻易许诺本是一件愚蠢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明知道许诺是对自己不利的,还随口答应他人,把“这事包在我身上”等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则说明他早就给自己找好了退路——压根就没想兑现诺言!

聪明的老祖宗早就识破了这种小计谋,于是林逋在《省心录》中告诫大家:“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即:轻易允诺他人的人,诚信一定很少;当面称赞他人的人,背后一定在说坏话。

世界上最不可信的就是漂亮的言语,谁要是轻信他人,都会自食其果。而那些把事情看得很简单,过于自信的人,到了最后,往往都要因为当初的骄傲而吃大亏,悔不该当初。

看似简单的人或者事物当中,都隐藏着复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就是老祖宗告诫我们要“小心驶得万年船”的原因,也如《菜根谭》中所说:一个人要想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功绩,必须如履薄冰般经历险峻的考验。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释义:真实可信的话,往往不是漂亮话;漂亮的话,往往不真实可信。善良的人不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老子认为:一个人越是说话说得漂亮,信誓旦旦,实则是不可信的;反之,一个人说话老实憨厚,话不多,也不会说大话,则往往更值得信赖。

比如说,汉高祖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就是因为深知周勃是粗鄙、朴实的人,没有什么二心。

果不其然,吕后死后,刘邦的预言成真了,太尉周勃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稳固了大汉江山。

孔子在《论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即:一个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往往仁爱之心很少。这句话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理解“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和上面一句识人术口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相仿,都是在告诉人们:越是厉害的人,越懂得谦虚低调;反倒是没有本事的人,更喜欢炫耀显摆。

一个人,越是博学多闻,越感觉自身的渺小和无知,所以谦虚谨慎,低调为人;而一个人越是肤浅无知,刚知道一点知识,就感觉自己什么都会了,急于到处炫耀,好为人师。

比如说,某些专家,喜欢趋势预判,预判房价,预判政策走向,然后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但最后往往都是被狠狠打脸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能力有限,又故作知识渊博,爱表现爱出风头罢了!

以上便是老子《道德经》中的3句“识人术”口诀,非常经典,我们不可不知!

这些识人口诀,对于我们看透人心、理解人性都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擦亮眼睛、慧眼识人,看人一看一个准,少吃亏少上当。

老子的识人术虽好,但我们要能“知行合一”才是关键,因此需要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多多实践。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