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食】南阳民间特色小吃介绍 你吃过几种?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7-07

1.面茶

是用小米粉和熬成的一种较稠的粥。售卖时盛在碗里,再加一层芝麻酱和少许花椒盐。火锅类的食品还有很多,如大麦粥、小豆粥、杏仁茶、豆浆、炒肝、馄炖、羊杂碎、爆肚等。


2.豌豆黄

将豌豆煮烂、去皮,加小枣成糊状,点以石膏,结成块,卖时现切,很好吃

3.豆汁

它是做绿豆粉或团粉的粉浆,经过发酵而成。实用前,用锅煮沸。喝时,有一种特殊的酸味。

4.炸豆腐与炸丸子

炸豆腐也叫炸豆腐泡,炸丸子是一种素丸子,用粉条、萝卜丝、豆面、团粉等混合后,油炸而成。售卖时与炸豆腐在一起,放在锅里煮,并在锅内加入花椒、大料、桂皮等佐料。食用时,盛到碗里再加香菜、辣油、芝麻酱等。

5.方城羊肉烩面

方城羊肉烩面有三大特点。

特点一:汤

第一是汤,方城所有的烩面馆里,在下烩面的小锅边上,都有一口一米左右的大锅,在大锅的边沿又用白铁皮接起一米左右高,在这样一个大锅里加上水,放上羊骨头,然后把收拾干净的羊肉放进去煮,一次能放上几只大羊的羊肉,待羊肉煮好了捞出来,就留下了一锅原汁原味的羊肉清汤用来下烩面。

特点二:和面

第二是和面,和面一定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定比例的盐水来和面,一遍一遍的揉面,然后把面醒上一段时间再揉,如此反复使面更加筋道,最后把面揪成一两重的小块,用擀杖擀成一柞长的面饼抹上油放在托盘中待用,发展到如今大多数烩面馆都用机器和面,但是和面中间很有技巧,同是一样费力和出的面,吃起来却是非常的不一样,面和的好的烩面盛到碗里吃起来又光滑又筋道,面和不好的烩面盛到碗里吃起来又糟又虚泛的不好吃。

特点三:拉面师傅

第三一定要有一个拉面高手的大师傅来掌灶,拉面师傅拉起面来像一个艺术家,只见烩面饼在师傅手中上下翻飞,一转眼的功夫拉成厚薄均匀二指见宽三尺见长的面片来。大师傅还要调理味道,把煮好的面凭经验按分量盛到碗中,所以说大师傅是烩面馆的灵魂人物。

6.豆腐脑、老豆腐

豆腐脑是一种极嫩的豆腐,用一把扁平的勺子盛到碗里,然后加卤。卤是由黄花、木耳、口蘑、肉丝加团粉熬成。有回、汉之分。老豆腐和豆腐脑极相似,靠锅底部分呈面筋状。

7.南阳油茶

令依法广为制作,并开油茶店大赚油茶钱,将上好的油茶进贡朝廷,中等的卖给来往南阳油茶配料为面粉、花生、芝麻、香油、核桃仁、葱等,味道浓郁,咸香适口南阳油茶为泊来品,其起源与佛教文化有一定有渊源。佛教的传入,对我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佛教禁戒宰杀动物,食素(佛教徒食素始由梁武帝提倡),促进了净素烹饪流派的兴起和发展。清朝是我国饮食文化大盛的朝代,开创了前所未有的饮食文化新局面,研制出了一大批新型食品,油茶就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是典型的佛教文化产物。清朝雍正帝信佛教,喜欢素食。相传雍正皇帝为治黄河水患带着大批人马亲临河南,视察黄河。一天来到武陡县,知县吴世碌深知雍正喜爱素食,便召来县内名厨。当时有一厨师姓牛,祖居南阳,在武陡当差,煞费苦心地想出了一个讨好雍正的办法:把花生炒黄去掉外皮和内衣,把嫩黄的花生仁再分成两片;把核桃仁也稍炒出香味,切成豆子大小的块状,再把芝麻也炒出香味;还有面粉加入适量盐放入锅内炒出香味。最后把这些花生仁、核桃仁、芝麻、面粉加一小勺香油,同时放在一容器内搅匀,加上水调成糊状,倒入沸水中做成汤。汤做好了,顿时香味扑鼻,令人垂涎,盛了一碗,敬献给皇上。雍正食后大加赞赏,问是什么食品,牛师傅跪下回奏道:'皇上,这是小民家祖传食品油茶'。雍正吃得高兴,立即指令油茶为朝廷贡品,并传旨开油茶馆。油茶因雍正而声誉鹊起。雍正走后,吴县客商,下等的卖给普通百姓。南阳的油茶大约就是在此之后兴盛的。

8.邓州糊辣汤

邓州糊辣汤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曹操率军与袁绍对峙于官渡,曹军粮草告急。曹军粮官万般无奈之中,只好命令伙夫们搜集红薯叶、红薯干,又将马肉切成丝状,一同烩于锅中,再拌以炒熟的红薯面糊,放盐并杂以大葱、辣椒、胡椒等菜蔬作料,聊为兵士夜间充饥之用。不意其味竟异常鲜美,且食后耐饥顶饿。曹操偶然品尝到了这种又糊又辣的汤食,大加赞赏,遂亲将其命名为“糊辣汤”。邓州糊辣汤配料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 椒、茴香、金针菇等20余种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鲜。食前加几滴,大多店是祖传,配料量和比例是保密的。

9.新野三国臊子”

新野县有一种饮誉海内外的地方风味食品——“三国臊子”。这一小小的地方名吃据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特殊的工艺、独特的风味,赢得古今消费者的喜爱。 据史书记载,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雄踞新野,与诸葛亮、关羽、张飞共图大业。诸葛亮深感军队要行军打仗,朝比暮彼,居无定所,置饮困难,便潜心研究试验发明了臊子,作为战时应急食品被军兵交口称赞,后来传入了民间。而新野乡民把孔明先生发明的臊子代代相传,工艺不断提高,使“三国臊子”久盛不衰。曾先后在河南省地方风味小吃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受到海内外人士的赞誉。

新野“三国臊子”以牛羊肉为原料,其作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脂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脂,

反复炒动,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大料、花椒、良姜、桂皮、砂仁、豆蔻、草果等调味品适时兑入,以温火煎熟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精在工艺,巧在火候,成品臊子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食用时,取臊子适量,加入蔬菜中同炒,素菜荤味,口感甚佳,浇于面食中十分出味。

10.镇平烧鸡

镇平烧鸡是由山东德州传入,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制作过程中,把德州扒鸡的传统制作规程和镇平原有传统名吃“卤鸡”制作特点结合起来,经过“选鸡、宰杀、开剥、造型”准备工序以后,进行烹炸卤制。镇平烧鸡着重色、香、味、型,选用的鸡一般生长半年左右,重量二斤上下的草鸡,采取三管( 血管、气管、食管)齐断法进行宰杀,切割部位准确, 血液全部放净,使鸡体不受损伤。浸烫退毛

时水温一般保持60℃左右,浸烫一分半钟以后羽毛全部退净。为了使烧鸡呈元宝体造型,在开剥中先在鸡的下腹部和脖根处切两个小口,掏出索囊,摘除五脏,用水冲净余血,然后将两腿交叉从下腹部切开的口中插入腹内,将鸡脖弯曲,使鸡头俯于一侧翅下,形成一个造型美观的元宝形状。烹炸前,先将鸡表层涂上蜂蜜,烹炸时,用“林麻油”(镇平名产芝麻香油)炸鸡,油温一般在160─180℃,炸成红黄色即捞出;卤制中,循环使用陈年老汤和适量盐水,配入砂仁、豆蔻、肉桂、白芷、陈皮、良姜、丁香、草果等二十余种中草药,这些理气健胃药料加上鸡肉丰富的营养成份,使烧鸡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成了一种理想的保健滋补品。卤制后的烧鸡色泽红润鲜艳,鸡皮不破不裂,香味浓郁扑鼻,用手提起一抖,断筋离骨,互不粘连,用牙

一咬,肉茬整齐,松散易嚼,且五香酥软,肥而不腻,清而不谈,实为名菜佳肴。

11.南阳蒸菜

南阳蒸菜分野生类、蔬菜类和植物类三种,有30多个品种。 野生类如:野苋菜、刺儿菜、荠荠菜、猫妮菜、桐蒿菜、面条 菜、马齿苋、山野菜、珍珠花、茴茴菜、扫帚苗等;蔬菜类有: 芹菜叶、蒜苗菜、四季豆、豆角、西柿花、水芹菜、红萝卜叶 等;植物类有:榆树钱、柳尖、杨槐花、榆树叶、红薯叶、豌

豆秧、柳须根等。季节性越强的菜,蒸出来就越鲜、营养价值就越高。据行家透露,这些蒸菜不含对机体有害的物质,它有促进食欲,利于消化和吸收等功能。颜天喜饺子始于清光绪年间,原由张六指经营,食客称谓“六指饺子”,誉为南阳察院“七绝”之一。颜天喜七岁从师学艺,艺成自营,并将其发展。颜天喜饺子以选料上乘,配料考究,馅质鲜嫩,面质清脆,肥而不腻,口味醇和,以色 香 形具佳著称。建国后颜天喜饺子又被省 地 市商业主管部门选为南阳名吃而载入南阳地方志史册。2001年,颜天喜第三代传人商标注册成功。2005年被评为南阳餐饮名吃名店。颜天喜饺子后人为使颜天喜饺子发扬光大,于1991年在车站北路建店;2002年4月在国家工商管理局申请注册,并于2003年10月获得商标注册权。

12.新野张飞板面。

这种享誉中外的三国板面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而它与三国名将张飞有着一段轶文趣事。相传公元201年刘备屯兵新野,责令张飞演练部队,扩大蜀地。随着训练的艰苦,张飞每顿食一桶面食而还感觉饥饿。于是,张飞叫来火头军士,令他想办法做出耐饥饿的饭。一个多月过去了,军士还是缩手无策。有一天,张将军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抓在手里,使劲甩在青石板上,面越摔越结实,将军顿时感到奇怪,又重新将面在石头上摔,然后拉成条,丢进开水锅里煮,捞出来以后兑以佐料,将军品尝后顿感可口。从此,火头军士便仿照将军的方式为将军做饭,将军吃后感觉面揉、有筋骨,吃了两大碗后,半天也不感觉饿,后成为张将军每顿必食的“美味佳肴”。凡将军打仗之时,必定要饱吃一顿,战场上将军勇猛顽强屡战屡胜,成为传奇式的人物。

如今,新野县在传统的工艺上,通过精加工、细操作、揉条摔板、厚薄均匀、炸炒焖炖、佐料齐全。视之,粉白、菜青,油红;品尝,肉烂、辣香、味道极佳。县城板面能手马国龙曾以张飞板面参加河南省烹饪协会举办的地方风味小吃和河南名吃比赛,多次获得了地方风味名吃金奖,使张飞板面名声大振。于是,凡到新野县来观光旅游的客人,必然要到板面馆,来上一碗张将军发明的板面,慢慢品尝,有滋有味,体验当年张将军的勇猛、分享其快乐。

13.王店火烧

王店火烧起于清初,圆形,厚约一寸,重二两,内有葱花、香油、盐、辣子等,再入炭炉烤制。成品为橙黄色,外焦,酥,香味非常诱人。王店火烧做工精巧,畅销不衰,民间有顺口溜为证:“王店火烧好,八成能吃饱,老人入口酥,小孩不滞消,凉水能泡松,吃多肚不疼”。王店火烧检验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掰一块放在凉水中,能否泡松飘在水面上。据说王店火烧与当地水土有关,走出王店镇就拷不出这样的效果。

所以有很多客人不怕路远,到王店镇买上正宗的王店火烧带回家与亲友共享。

14.博望锅盔

博望锅盔用料简单,主要有面粉(上等小麦面)、碱面、酵面、水、盐。功夫主要在和面上,经多次盘揉、挤压、停放,每斤含水量只有一两左右。揉成的面团擀成圆形饼子,制成锅盔雏形后,用一种类似公章的木刻花章在其表面按上花形图案。再放在锅内的石子上,待锅盔正反两面儿变硬后,再数个竖立放在锅内,用文火烤熟。烤锅盔把握火候是要害,要做到既不生又不煳。博望锅盔虽坚硬,食之却酥香爽口,质脆味甜,耐嚼顶饥。博望锅盔由来已久,约有1700年的历史。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攻———火烧博望屯后,留大将关羽镇守博望,反抗曹操南侵。时值天旱,用水奇缺。军士饮水造炊十分困难,军心不稳。关羽派兵士请诸葛亮出谋,诸葛亮投书于锦囊。关羽指使人如法制作,果然得到形圆如盔的锅盔。当时制成的锅盔大

15.唐河桐蛋

桐蛋是唐河的桐河两岸所产的鸭蛋,皮淡绿,个大,盐渍后,蛋白咸中带香,蛋黄外围呈淡黄色,内部黄红色,还会有红色油脂流出,其味鲜美,久品余香不尽。这里鸭蛋品质优良,是因桐河盛产鱼虾,河的两岸多产高粱,鸭子捕食鱼虾,饲以高粱,故所产蛋风味独特。桐蛋封建时代曾作贡品。解放后,一度因农田大量施用农药,桐河鱼虾稀少,影响桐蛋的质量、产量。近些年,沿河群众注重环境保护治理,桐蛋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16.唐河肘子

唐河肘子又称唐河火腿,由非凡配料卤制而成,肉质肥而不腻,味道浓郁,咸香适口。河南省唐河县张店镇民间制作的火腿,已有千余年历史,这种火腿别有风味。 火腿重量一般在2公斤左右。它有一套独有的制作过程:先高温炸,抹上芥末酱,随后放入卤汤内,将大茴香、桂皮、丁香等13种调味料放入搅匀,再加温一小时后,用小火焖熟,整个过程均用柴火作燃料。上菜时,用香菜、炸土豆条点缀,把火腿拼在中间。在方圆几百里的南阳盆地,张店火腿很盛行,并作为节日佳肴经过真空包装,远销到深圳、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许多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