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启示录 (三十六)安全感

 清泰童子 2020-07-08

安全感是精神的,更是物质的。随着站桩心神相凝越来越真切,安全感就越来越强烈。

个人体悟,安全感是心理的精神层面的,也是能量聚合的物质层面的。

诸多书籍中,对于安全感的解读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百度百科认为,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或者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被公认为为最完整、最有系统、最有影响的动机理论。马斯洛指出,人类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这些需要又有先后与高低之分。而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实际生活工作中,安全感更多指向是精神层面。一旦缺乏安全感,常常表现为自我感觉被冷落、被遗忘,感到孤独、焦虑,受到威胁、危险,怀有悲观倾向等等系列负面情绪的心理。比如,独自在家时会经常检查门锁是否安全,更严重地会出现自我谴责,甚至是自杀倾向。具有安全感的人则感到被人喜欢、被人接受,从他人处感到温暖和热情。乐观、包容、开朗等自我特征明显。在自我接纳和自我宽容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和社会。

此前一直以为安全感仅仅是精神层面,但在站桩过程中,体悟到安全感越来越强烈时,认为安全感不单单是精神层面的,而是更具有物质能量的内涵。

我们的老祖宗中华文化之瑰宝《黄帝内经》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而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人体如果各个脏腑器官和谐统一,必然会表现出身心健康。我们不应该把人的精神上问题全部另寻答案,应该在身体上下功夫去寻找。比如心肾不交,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意拳站桩的核心是意念诱导,体现为整体感,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地。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种境地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更是与天地融为一体的能量融通的物质范畴。

王阳明《传习录》记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而王芗斋创建的意拳是不讲究套路,强调意的作用。意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站桩,而站桩核心就是假借精神,完全放松,重在“意”字。

因此,站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出现意念之间,心地安然,滤去杂质,融汇天地之精髓,融入天地能量场中的境地。长期下去,人会慢慢生发出安全、安然、饱满的情绪。充沛的正能量,足以抵御外来不善之念。

随着正能量的不断积累,你的内心会更加自信、平静、包容。你会对自己有更加客观的认知和理解,也会以更现实的态度对待社会中纷扰的现象。人会变得更加开朗、明快、信任,也更会关心社会,更愿意付出爱心和善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