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吃野菜冬吃啥?梅花粥、萝卜羹、煨冬笋……吃货终于坐不住了

 芍药美学笔记 2020-07-08

前些天和家人视频,他们喝着暖暖的汤,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过年。
 
人的味觉总是与时节、记忆分不开。春天我们写过野菜,夏天我们一起吃浆果,秋天一起采野果泡果酒(戳蓝字回顾)……
 
那么,到了年终岁末,天寒地冻,还有什么好吃的呢?


{ 芍药姑娘 Vol.1400 }
x

馋死你萌

春天,万物萌发,有吃不完的野菜、鲜花;到了冬天,天与地都倦怠了,树木光秃秃的,一场风雪来,落了白茫茫一片,哪里还有什么好吃的鸭!?
 
但吃货们知道,美食从不会寥落,每个时节都有它私藏的味道。

△ 图片来源:李子柒视频截图

春天的野菜,但求一个「鲜」字,清清爽爽炒一盘,有山野之气;夏日的瓜果,吃的是一个「甜」字,凉丝丝潜入心底,最是消暑;秋天的野果,为的是一个「趣」字,采野果泡果酒比吃更有趣。
 
而冬天,最抚慰人心的,是个「暖」字。天寒地冻,今天和芍药一起,吃口热乎的~


01 | 萝卜羹和野味长
 
冬日里煲汤,总是少不了萝卜作配,第一口暖心的滋味也非它莫属。
 
从前觉得萝卜太普通,没什么好写的,有一年春天在野外遇见一片白色的花海,问了农人竟是萝卜的花,从此对萝卜改变了看法。

 
萝卜是十字花科的植物,
或是青青白白,或是粉粉嫩嫩,
二者放在一起,
有才子佳人的意味。

△ 图片来源:pixabay

别看萝卜在餐桌上是最普通的蔬菜,
但它在我国的历史相当悠久,
《诗经》中「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菲」指的就是萝卜。
△ 齐白石画的萝卜
 
萝卜好吃也是古往今来公认的,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考》中,生动描述了人们对萝卜的喜爱:「冬飚撼壁,围炉永夜,煤焰烛窗,口鼻炱黑。忽闻门外有萝卜赛梨者,无论贫富髦雅,奔走购之,唯恐其越街过巷也。」
 
又说萝卜的滋味:「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从热俱平。」读罢,让人口舌生津。



著名吃货苏东坡最爱一道「玉糁羹」,
「捶芦菔烂煮,不用他料,只研白米为糁。」
芦菔即萝卜,将萝卜煮烂,
加入研磨后的白米同煮,即成萝卜米糊。
苏东坡赞曰:「若非天竺酥酡,人间绝无此味。」
天竺酥酡是一种以乳酪为原料的点心,
虽未品尝过,想来口感应当绵密鲜美。

△ 图片来源:pixabay
 
作家兼美食家汪曾祺,特别钟情于萝卜,
其中一道蜂蜜萝卜,最为别致。
将萝卜削了皮,切成滚刀块,
调了蜂蜜,上面插上牙签。
汪老曾用这道菜招待女儿同事,
不料没有一个人吃,女儿抱怨:
「还不如削几个苹果,小萝卜也太不值钱了。」
老头不服气:「苹果有什么意思,这个多雅。」

△ 图片来源:pixabay

文人吃萝卜,在乎其清脆生甜,
但芍药更喜欢冬日里用来炖汤,
一锅萝卜炖羊肉,暖融融的下肚,
浑身都冒着热气。


不止是羊肉,萝卜简直是炖肉绝配,
萝卜排骨玉米,鲜甜爽口,
全然没有一丝肉腥味;
或用萝卜炖牛肉、炖猪蹄,
每一块萝卜都吸足了肉香,
咬一口水嫩嫩,鲜美异常。
△ 图片来源:微博@FUN小草
 
若是有兴致,将萝卜切片刻花,
清清爽爽一道萝卜花,
点缀上枸杞,撒些秋日干的桂花,
温暖直达心底。

△ 图片来源:微博@FUN小草

 
冬天炖一锅萝卜,是餐桌上不分阶级,人人都能享受的美味。民间素来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说法,今年冬天你吃萝卜了吗?
02 | 蜜点梅花带露餐
 
如果说萝卜是冬日最具烟火气的吃食,那么梅花,则是最雅的那一个。
 
梅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它是高洁、坚强的象征,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
独天下而春!

△ 图片来源:pixabay

 
吃梅花,自然也要雅~
古人踏雪寻梅,除了赏梅闻香,
其实还惦记着人家的美味呢!
△ 图片来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山家清供》中记载了梅花粥的做法:
「扫落梅英,拣净洗之,
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
落梅洗净,起锅用雪水煮粥,
待熟后,加入落梅即成,
尝一口温润香甜。


 
除了梅花粥,
《山家清供》里还记录一种梅花汤饼,
汤饼在古代是指各种水煮面食的统称,
梅花汤饼做起来更为考究:
「初浸白梅、檀香水和面作馄饨皮,
每一迭用五出铁凿取之,
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
每客上二百余花。一食,亦不忘梅。」
将梅花和到面里,做出像梅花的面皮,
然后下锅煮熟,盛入鸡汤里。
△ 图片来源:微博@故宫博物院

杨万里也很爱吃梅花,
曾倚着老梅树,摘一朵吃一朵,好不快活:
「老夫自要嚼梅花。」
也煮过梅花粥:「脱蕊收将煮粥吃,
落英仍好当香烧。」


吃梅花并不是因为梅花有多好吃,而是一种不入凡俗的生活情趣。

天寒地冻时,学着古人采梅花入食,呼吸着冒热气的梅香,且将冬天这缕香注入身体,等到来年花开~


03 | 烧笋僧厨野饭甜
 
春有春笋,冬有冬笋,对于江浙一带的吃货来说,冬天最美味的山珍要属冬笋。
 
冬笋是冬日里藏在土中的毛竹笋,
头尖似小船,金衣白玉,
口感比起春笋要更厚实些。


笋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
尤其是对于僧侣来说。
宋代有个颇有文采的和尚(吃货)赞宁,
嗜笋如命,甚至还写了一本《笋谱》,
专门研究笋的种种吃法。
他最推崇的是煨笋,
将带壳的笋放入带火的热灰中,
用余温慢慢煨熟,滋味尤佳。



新晋吃货杨万里说笋怎么做都好吃,
「可煨可脍最可羹,绕齿簌簌冰雪声。」
炖汤最好,吃起来还敲脆嫩~


 
清代文人李渔也爱食笋,
在《闲情偶寄》中说起蔬食之美,
山林中的笋,堪称第一品!
对于笋的吃法,他总结了两个要点:
「素宜白水,荤用肥油。」

 
撇开古代文青对笋的溢美之词,
冬笋确实如李渔所说,荤素皆美。
最美味是那一道腌笃鲜,
将咸肉、五花肉和笋切块,
小火慢炖,汤汁丰盈,
肉鲜而笋嫩,一入口,
整个冬天都圆满了。


 
在杭州吃面,浇头里必有笋,
将笋切丝与肉丝、雪菜、青红椒一起炒,
添水煮半刻即成浇头,
下入煮过的面一同入味。
面虽不敢与北方的面食比拼,
但那一口面夹着笋与肉的鲜美,
无可比拟~来杭州一定要吃呀!

△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方老大面
 
冬笋比春笋身价更高,
今年因为干旱,笋小而量少,
价格更是飙升。
上周末买了几只,做了一道油焖笋,
看似重口,入嘴不改鲜甜本味。


剩下的又炖了一锅冬笋清粥,
将笋切薄片,放入粥里一起熬煮,
起锅时,放把小葱即可。
入口顺滑,米的清香和笋的鲜,
一同在舌尖交织,
彼时,窗外下着细雨,
屋内一锅暖粥,美得好像在做梦。


04 | 菠菜虽贱山珍不换
 
比起前面三位,菠菜算不上冬天特有的,菠菜原为早春时节上市,如今一年四季都有,但要论最好吃的菠菜,非冬天的莫属。
 
菠菜虽是极为常见的蔬菜,
但人家也是一种「洋蔬菜」,
原产自波斯(今伊朗),
在唐太宗时期作为贡品传入我国,
所以菠菜又叫波斯菜。


到了宋朝时期,菠菜已经在广泛种植,
苏轼有诗云:
「北方苦寒今末已,雪底菠棱如铁甲;
岂知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
这里的菠棱指的就是菠菜。
 
相传,乾隆下江南,
吃过一道油煎豆腐炒菠菜,
被誉为「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
从此,红嘴绿鹦哥就成了菠菜的雅名,
电视剧中,紫薇也用过此名。

△ 图片来源:下厨房用户@糖水罐头


但现在很多人说,菠菜不能与豆腐同吃,
这是因为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
与豆制品中的硫酸钙反应,
会生成草酸钙,严重者会形成结石风险。
其实只要在烹调之前,对菠菜过一下水,
大大降低草酸含量,就能一起吃啦~


老人们说霜降之后的菠菜最好,
因为经霜之后菠菜会带有一丝甜味,
而且冬天的菠菜饱满浓绿,
夏天的菠菜更为细长,
不仅口感不如冬天的清甜,
就连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冬天吃菠菜,可素可荤,可炒可煮,
汪曾祺说他曾吃过一道肉炒菠菜,
其味叫绝,难以忘怀。
菠菜要极鲜嫩的,油要大,火甚匀,
炒菠菜尽量少动铲子,
频频翻锅,菠菜会发黑,且有涩味。


芍药冬天最喜欢将菠菜作为涮菜,
红泥小炉炖一锅鲜汤,咕噜咕噜的煮着,
菠菜鲜嫩嫩的下锅,烫软就捞起,
一入口,水灵灵的,
像饱含了一冬的霜雪,
就着热气,酣畅淋漓!



喜欢用菠菜涮锅,
还因为它独自鲜美,
不会搅乱锅中其他食材的鲜味,
吃起来十分过瘾,
可真是一种有风骨的小蔬。


 
今天这四种冬日美味,大家get到它们的灵魂吃法了吗?
 
末了,又要搬出灵魂吃货汪曾祺,他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萝卜、梅花、冬笋、菠菜,都不是什么昂贵的食材,却总有人吃得有滋有味,山珍海味也不换。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味道在柴米油盐中滋长,
人情在人间烟火里流转,
一饭一蔬,即是生活之美。
大家在冬天还有什么必吃的美味?
来吧,快说出来馋死我吧
自带菜谱更佳
END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来自pinteres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