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焦虑症想走出来?小心你的努力,会让你更焦虑

 老友手札 2020-07-08

我们总以为只要我们不想要,那些我们厌弃的就会远离我们,可最终发现,无论我们想不想、愿不愿意,有些东西就是会围着我们,甚至越挣扎着想要逃离,越被紧紧束缚。

焦虑症其实已经不能算是一个“稀罕词”了,也算是心理工作中接触较多的一群人。虽然这群人里有各个行业、各个年龄阶段,焦虑的东西也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类似的东西将他们串联在一起。

就那前天接触的这位朋友来说吧,和他也不算是什么初相识,曾经简单的聊过几次。他也是挺有趣的,自己很努力的钻研各种和焦虑症有关的书籍,每每有想法或者疑问就会给我留言,我也抽空回复一下;也一直按照自己给自己列的计划坚持着早起、锻炼、学习等等。但让他苦恼的是呢,自己的焦虑症呢,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还更频繁了。前天他就在抱怨,为什么明明书上说可以,别人也说行,我都那么努力去做了,却一点效果都没有。

我就问他,在你眼中什么样算有效果,什么样算好了呢。

“那当然是我一直在变好,才是有效果;最终不再焦虑是好了。”

其实很多焦虑症的朋友都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眼中,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疗效”,就应该是45°向天的一条直线,自己就应该和过去一样没有任何焦虑才对。

但抱着这样想法的人,是肯定一辈子走不出焦虑症了。

你看,过去诸多负面因素凝聚在一起才形成问题,眼前这些因素还没解决,新生力量都还很弱呢,怎么可能立竿见影。在新旧力量的不断拉扯中,我们肯定也会慢慢进步,只是这条期待中的线不是笔直斜向天的,而是底部不断抬高的折线。

无论再怎么称呼焦虑症,它也还是建立在类似考完试后的担心、面试后的忧虑、买完股票后的焦灼,这些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正常存在的焦虑情绪上。

大概是平时我们习惯用“太多想法、太多不切实际的担心、太多不可控制的恐惧”,来描绘患有焦虑症的朋友,所以形成的暗示是没有这三个标准就不属于焦虑症;加上有时候在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上用类似“疗愈”、“走出来”的词,所以就好像没有多少想法,变得一点也不负面,才能够叫“好了”。

而如果把目标定为“没有一丁点焦虑”,那就等于每次只要自己一觉得有些焦虑,就代表自己没有进步,一点也没好,即便有时候出现的是正常的焦虑情绪。

所以这个目标,一定要设置的合理一些,不再是“没有一丁点焦虑”,而是能够和出现的焦虑和谐共处。

我明白,我这么说可能你也不会随随便便就信了的。没事儿,我也就简单解释一下。

很多时候,焦虑的出现是无意识的,它属于正常情绪的一种,自然也遵从情绪规律。而我想日常生活中你出现的其他情绪,如开心、难过、悲伤、喜悦等,都只是存续一段时间,随后自然就好了。

可当我们知道自己有焦虑症,又知道有一些方法可以调节的时候,一出现焦虑,我们就调节、或者一出现焦虑,我们就企图去解释,去说服自己,抓到救命稻草的我们当然诚实的去贯彻,结果:出现焦虑——我们就调节/说服——再出现——再调节/说服——还出现——继续调节/说服……

最终,我们那么努力的想要克服焦虑,不仅没起到效果,还让焦虑越来越影响我们。

不过这会儿你应该明白了吧,我们不需要去克服焦虑,不需要像敌人一样和它斗个你死我活,而是要和它回归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你来我欢迎,你走我不惦念。

当然,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不做的,而是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焦虑症上、不再将焦虑有否缓解作为衡量标准、不再去做任何企图泯灭焦虑的努力,把身心投入到每个当下。

以上只是焦虑症的一个侧面,个人实际状况不同请选择性看待。如果确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请选择合适渠道与咨询师单独交流。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无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