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弄清笔法与结构的关系, 就必须要对用笔与结构进行再认识!

 heshingshih 2020-07-08

书法教科书上,常常把用笔和结构都不分层次,笼统地归入书法技法层面加以分析、讲解,这既混淆了二者的主次关系,也难于把握二者各自的本质内容。因而,要弄清笔法与结构的关系,有必要对用笔与结构进行再认识。

点击加载图片

笔法缘于书写工具——毛笔和书写方法。用笔,是笔法的主要内容。狭义的笔法是指“写字点划用笔的方法,是人合理的手腕生理动作和书写工具毛笔相配合相适应而形成的,是经过千百年来人们无数次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规律”。笔法包括两个方面的技术指标:一是执笔运腕,即手指(腕臂)与毛笔相配合、相适应的方法:二是运笔方法,即对毛笔笔锋运动状态的控制,其相应的基木技术动作是平动、提按和转折以及疾、徐等笔法。完成上述技术动作指标,便意味着可以产生出符合主体审美需要的、无限丰富的点画线条。凡是用毛笔作书写表意的工具,书写任何具有一定审美品质的点画或线条,笔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点击加载图片

因此,笔法具有普适性。中国绘画同样是运用这支毛笔书写线条,方圆、藏露、刚柔、轻重、虚实、燥润等技法无所不用其极,中国绘画的用笔与中国书法的用笔是相通的。正如深谙笔法的书画家赵孟顺所谓的:“木如飞白石如箱,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木来同。”

点击加载图片

关于结构,客观地说,书法单字结构的含义是发展变化的。古人站在以实用书写为主的立场,现代人站在纯艺术的立场视之,其定义可能是大相径庭的。此处不打算从纯艺术的角度准确阐述结构定义,但也不赞成传统书法中把结构定义为“每一个字中的点画布置”。“布置”说无法体现书法结构的造型特征和结构原理,也无法把作为实用文字的字法结构和书法的艺术结构区别开来,其结果是用文字美观的实用性技术代替了书法结构的审美形式构成。从蔡巨的“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历经欧阳询《结构三十尹翁去》,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至今,“布置”说一脉相承地把书法结构当作点画的“联接”、“搭配”、“组合”等“布置”的技法方法,而忽视更高审美层面的内容。

点击加载图片

所以,书法结构是审美构成与技术法则高度统一的产物,且结构的技术性必然服从于结构的艺术性。那种把书法结构仅当作技术方法来对待,并置之于用笔之下,是本末倒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