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百姓无小事,何况粮食问题直接关系百姓生死。林景度作为给事中,有监察政事的职责与权力,皇上决定的事,他都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他这次处理赈灾问题严重失误。作为官员,越位高权重,越如履薄冰才对。 【原文】 淳熙初,王浚明【晓】为司农少卿。尝以平旦出访林景度给事,值其在省。 林之妻,浚明侄女也,垂泪而诉之曰:“林氏灭矣!”惊问之,对曰:“天向晓,有朱衣人持天符来,言上帝有勅,林机论事害民,特令灭门。怖而寤,犹仿佛在目也。”浚明因不知何事,故慰安之曰:“果如是,林家将获谴,吾族何与焉!无为自戚戚也。”因留食。 俟林归,从容叩近日所论奏,林曰:“蜀郡以部内旱灾,奏乞拨米十万石赈赡,即有旨如其请。机以为米数太多,蜀道不易得,当实审斟酌而后与,故封还勅黄。上谕宰相曰:‘西川往返万里,更复待报,于事无及,姑以半与之可也。’只此一事耳!”浚明颦蹙而去。 未几,林以病丐归,到福州捐馆。有二子,继踵而亡。王氏求诸林族子以为嗣,亦辄不终,竟绝嗣。【季炎山说。】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孝宗淳熙初年(淳熙元年,1174年),王晓(字浚明)做司农少卿(正六品)。有一天早晨,他出门去林景度给事(给事中,正四品)家拜访,林景度没在家,到部里上班去了。 林景度妻子是王浚明的侄女,她陪着叔叔聊天,说着话眼泪就下来了,王浚明觉得惊奇,就问怎么回事,王氏就说:“林氏要灭门了!”王浚明很震惊地问:“怎么会呢?”王氏说:“早晨我做了个梦,就在刚才,梦到一个红衣人拿着天上的文告,说玉皇大帝已经有旨意了,说林机(‘景度’是他的字)论事害民,论处灭门!我给吓醒了,那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那穿红衣服的人就在我眼前。”王浚明看王氏也不知道“灭门”原因,只能先安慰侄女说:“如果真这样,那也是林家遭的天谴。还不关我们王家的事,你先不用这么忧心忡忡。”因为这个事情王浚明就留下来吃饭,专门等着林景度下班。 后来林景度从部里回来,王浚明跟林景度聊天,问他:“你最近在朝庭上都有什么论奏啊?”林景度说:“四川那边不久前报过来官府公文,说发生了大旱灾,请求朝廷拨米十万石赈济灾民,上面有旨,答应了说给十万石米,我认为米数太多,因为蜀道不好走,这么多大米不容易运到四川,应该把这事儿再仔细审核一番,斟酌好了,再给大米。所以我把他们官府的公文封存退还了。但是皇上后来又跟丞相说,四川往返有万里之遥,如果等那官府公文再报回来的话,赈灾就赶不及了,不妨先给他们一半。最近说的就是这个事儿。”王浚明本就是管农业的官员,听到这个事儿就皱着眉头告辞离去。 后来林景度得病了,只能向朝廷打报告说要回老家养病。他老家是福州的,回到福州没多久就去世了,他有两个儿子也是相继而亡。王氏考虑林家不能绝后,林景度还有其他兄弟,于是把其他林氏族人过继过来,以延续林景度这一脉的香火,但是后来找的林家人也很快死了,这就没人敢来了。林景度最后真的灭门了。这个事儿是季炎山说的。 【祥宏点评】:百姓无小事,何况粮食问题直接关系百姓生死。林景度作为给事中,负责审读内外出纳文书,驳正政令,有监察政事的职责与权力,皇上决定的事,他都可以提出反对意见。这次他处理赈灾问题严重失误。作为官员,越位高权重,越如履薄冰才对,否则果报是惨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