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最大气的文章,诗仙诗圣都写过,若在世估计都要甘拜下风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做为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因其宏伟、壮观,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而这座名楼也历来是文人墨客咏歌之物,据统计描写岳阳楼的诗词不下百首,名留史册的也有不下十首。

1. 其中有诗仙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诗仙太白的诗自然是洒脱大气,整首诗没有直接写岳阳楼,而是从洞庭湖、大雁、山月、云间下手,以这些大气澎湃之景来衬托岳阳楼,无处不显出楼的高。在完全不露痕迹之下,将岳阳楼之壮丽带到了我们眼前。

2. 当然也不能少了诗圣杜甫的佳作《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圣的诗自然少不了他的“沉郁顿挫”,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57岁,当然他漂泊半生,到了湖南时更是处境艰难。虽有感于眼前岳阳楼的壮丽,却难免想到自己“亲朋无一字”的悲伤,再想起自己的病来,不免伤心落泪。宋代唐庚评价此诗时说:“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3. 最后一首不是诗, 是散文,虽然无法将完全互相比较,但是就描写岳阳楼的作品来看,小编个人还是更喜欢这首《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篇幅影响,少量引用,请见谅)

这首《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最大气的一篇文章,诗仙诗圣若在世,估计都要甘拜下风。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诗中名句太多了,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被奉为经典。

然而这篇散文却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是作者登岳阳楼所作,其实范仲淹根本没去过岳阳,更别提登上过岳阳楼。文章只是应在岳阳当知府的好友滕子京所托,要为他重修的岳阳楼写个记。为了让范仲淹写得更逼真,滕子京专门送了他一幅《洞庭秋晚图》,让他对着写。范仲淹果然大才,不负朋友所托,军民一致上屯这首千古名篇。

有人说范仲淹这篇文章是“闭站造车”,那又如何?对于后人来说,这完全不妨碍大家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当作自己的人生哲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