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喜欢懒床,家长别用直接喊叫的方式,这样只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齐姐育儿 2020-07-09

第一场雪在近日飘飘扬扬的来到了大地上,也预示着冬季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到了冬季,外面白雪皑皑,大家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不外乎就是钻在温暖如春的家里,搂着被窝好好的睡觉了。

不过这些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们来讲,那可是他们可望不可求的,尽管冬天的早上异常寒冷,但是还得按时按点的起床上学。那么在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一如既往的充当起闹钟的工作来。

对于那些喜欢赖床的孩子们,家长可是非常头疼的,尤其到了冬天起床的日子,更是难熬。他们可能会想尽各种的方法让孩子准时起来去上学。

比如推开孩子的房门,嗓音提高8度大喊:“快点起床,要不就迟到了”。在这犹如河东狮吼的喊声中,孩子会朦朦胧胧的醒来;或爸爸妈妈们着急着上班,而小家伙在床上却迟迟不动弹,这时候喊声中就听出来有愤怒的情绪了,当然这种愤怒声会一直到他们乖乖的起床。

还有一些妈妈会直接喊孩子两声,见他们不动,她会过来直接朝屁股上拍两下,而这时,孩子自然就从梦境中醒来。甚至到了冬天,着急的妈妈喊半天孩子不动弹,过来就把孩子的被子直接掀开,在这种猛然间冷空气袭来时,他们自然就醒了。

这些方法当家长的是不是都习以为常了呢?估计你肯定也是用过的。虽然用这种方法孩子们的确能够起来,但是时间长了,却会给他们造成伤害,这些家长肯定是不知道的。

人在深睡眠的状态下,他们到清醒的状态,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过程。其实就像我们的电脑开机一样,首先把开机的开关按照然后整个电脑的系统在收到指令之后才会逐渐的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的复苏,最后整个机器才会清醒过来。

而我们睡眠到清醒的过程,也跟这个是一样的,当睡眠时间足够,大脑就会感知到,从而就会慢慢的发出一个指令,他从神经的系统开始来传向身体各个部位。

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准备5分钟的时间,当然了,在我们看到孩子也就是一睁眼的那一瞬间,其实整个自然醒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相对于自然醒的过程,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那些妈妈平时教孩子的方式,是不是都很有杀伤性呢?

她们用粗暴的叫醒模式,让孩子们从睡睡眠中瞬间醒来,此时大脑没有一个思想准备,而其他的那些神经程序也没有开始运转,这几乎就等于强行开机了,自然就会发生各种各样不良的情绪。

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成长,孩子们可能就会养成一个非常暴躁的性格,自然也会产生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了。

要说这些方式来叫醒孩子起床不恰当,那么孩子们老赖床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之所以赖床,其实是有着这些原因的。

第一,因为他们没有睡够

我们经常会说早睡早起身体好,早起的前提自然是早睡。但是孩子们如果前一天晚上玩的太兴奋,睡得太晚,而早上起来上学肯定就起不了床了,因为他们的睡眠时间显然不够。

还有一些孩子,家长们经常会勒令他们中午睡午觉,因为中午睡得太多,而且白天都在课堂上坐着学习,活动量也不多,到了晚上就会睡不着,即使躺在床上也是翻来覆去的,第二天早上反而会因为太困倦而赖床起不来。

第二,没有好的睡眠质量

虽然早早的就躺在床上,可能也闭上了眼睛,但是因为睡眠环境的问题,让孩子睡得不踏实。比如说家里的温度有些过冷或者过热,或者孩子睡着了,但是家长们不睡觉,在家里走来走去发出响动声,这样会造成他们睡觉容易做梦,或者到了半夜常常醒来等等,睡眠的质量不高,自然在早上就不愿意起床了。

第三,季节也会影响到起床

别说孩子了,我们大人也会有着这样的感受,到了夏天因为天气闷热,所以早晨起来早早的也就起床出去凉快凉快了。而到了冬天,外面那么寒冷,还是被窝里暖和,这么舒适的地方,自然就不愿意起床了,孩子们跟大人想的也一样。

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就该来反思一下,用什么样的方式叫醒孩子才是最正确的呢?

一,让外面的光线来刺激孩子的大脑

天亮了,要把孩子房间的窗帘给拉开,外面的阳光照进来,就会刺激到他们的大脑。大脑开始运转并且发出指令,这样他们就能够从睡梦中清醒过来。

二,用自然的声音来唤醒他们

早上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播放一些自然的声音,比如林间小溪的流水声,或者清晨的鸟叫,另外一些舒缓的古典音乐也会让他们的听觉受到刺激,从而慢慢的转醒过来。

三,用饭香味吸引孩子

早上起来,把孩子的房间门打开,然后做饭的香味就会飘到他们那里,饿了一个晚上,早上会饥肠辘辘,闻到这么香的饭菜,自然就醒来了!

四,孩子的触觉是非常灵敏的

家长可以去轻轻的抚摸他们,但是不可用过于粗暴的动作。可以摸摸他们头发或脸蛋,然后轻轻拍一拍他们的肩膀,这样他们就能缓缓的从睡梦中醒来,而且还会感受到妈妈浓浓的爱意。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个人一天的开始,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爸爸妈妈要好好的爱他们,千万不要让孩子从梦中惊醒,早晨起来没有好的心情,整个一天可能也就会浑浑噩噩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