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汉最“坑爹”的将领,有位神一般存在的父亲,自己却愚蠢至极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诸葛亮一生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无论行军还是治国,成就蔚然可观,可谓三国时期一等一的谋略高手。千百年来,经过文士的加工和民间的口口相传,诸葛亮的形象俨然已由人升华为神,不仅受到历代帝王将相的推崇,也成为凡夫俗子膜拜和敬仰的对象,死后的人生可谓相当成功。

 诸葛亮一生极顶聪明,如神一般存在

诸葛亮虽然极顶聪明,但是他的儿子诸葛瞻却是一位志大才疏、名过其实的庸才,无论治国还是行军皆乏善可陈,实在是无能的很,活脱一位“坑爹”的蠢货。诸葛瞻最终因为一连串的失策,不仅丧家亡身,还间接导致蜀汉的灭亡,实在是令人无语。那么,历史上的诸葛瞻到底是怎样一位人物?他最终的结局究竟如何?

诸葛瞻字思远,是诸葛亮的独生子。因为是中年得子的缘故(诸葛瞻出生时,诸葛亮虚龄已有四十七岁),所以诸葛亮对诸葛瞻非常疼爱,在留居成都之际,花费了大量精力来教导儿子学习,对他的未来寄予了殷殷重望。诸葛瞻聪慧早熟,起初很有乃父的风范,诸葛亮一度以为后继有人,心中非常高兴,但不久便察觉儿子有华而不实、轻浮急躁的毛病,为此心中转喜为忧。

 诸葛亮担心儿子的未来,怕他难成大器

建兴二十五年(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曾给兄长诸葛瑾写信,流露出怕儿子过早成熟,将来难成大器的忧虑(“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见《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在同年写给诸葛瞻的《诫子书》中,诸葛亮也一再告诫儿子“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千万要戒骄戒躁。

同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临终前将平生所学的绝技全部授予大将姜维,希望他能秉承自己的遗志,继续担当起兴复汉室的重任。至于诸葛瞻,诸葛亮除了一封《诫子书》外,并没有留下更多的遗言,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诸葛亮对他未来发展前景的忧虑。

 诸葛亮将平生所学托付给姜维,而非儿子

虽然诸葛亮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但蜀汉国内上下却因为诸葛亮的缘故,对诸葛瞻充满过高的期望。诸葛瞻年仅十七岁便被后主刘禅召为驸马,很快便出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等要职,几乎是“一路绿灯”般地踏入仕途,跻身高官之列。

蜀汉人士因为怀念诸葛亮的缘故,加之诸葛瞻才思敏捷、善于谈论,所以对他充满了好感。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虽然并非诸葛瞻的建议、倡导,但百姓们还是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瞻的意思。由此,诸葛瞻在国内的名望与日俱增,但实际上却是名不副实(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引文同上)

 蜀汉君臣上下对诸葛瞻寄予过高的期望

诸葛瞻藉父之名,不仅成了驸马爷,还官至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在蒋琬、董允、费祎三大贤相全部去世后,与辅国大将军董厥一起执掌朝政。此时的诸葛瞻只有34岁,真可谓春风得意、志得意满。然而从诸葛瞻的实际表现来看,却难称“廊庙之才”,跟其父的能力相比差得实在太远。

诸葛瞻执政后的第三个年头(263年),司马昭发动攻蜀之战,魏将邓艾奇袭阴平,自景谷道攻入蜀地。诸葛瞻起初率军进行阻拦,结果到达涪县后却盘桓不进,又拒绝听从部将黄崇抢占险要之地的建议,已致坐失破敌良机,使邓艾长驱直入。在随后绵竹决战时,诸葛瞻为自己的严重失策“埋单”,与其子诸葛尚同时战死沙场,年仅36岁。诸葛瞻死后,邓艾大军直抵成都城下,后主刘禅遂不战而降。

 诸葛瞻的名望言过其实,远不及其父

神一般的诸葛亮竟然有一个猪一般的儿子,不仅导致自己丧身破家,还间接导致国家的灭亡,若诸葛亮地下有知,真是情何以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