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夷坚志》很多故事讲到一个人,他的一辈子,往往寥寥数语。因为人这一辈子确实干不了太多事,能做成一两件事就不错了。像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官场起伏跌宕,似乎大有可观,但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花水月。 【原文】 王履道,政和初为相州司录,秩满入京,相守韩纯彦深知之。会其弟粹彦乃赴阙,乃蔡绦妇翁。时绦父京当国,纯彦以王嘱弟曰:“兄不须遽进,且以王司录为先。”王以文声动河朔,满意平步三馆,有善相者语之曰:“君侯真贵人,然自此只得冷官。二年外始意涉历清华,直上两地,当建节钺,典兵权,但晩节落莫尔。”王未以其言为信。 既到京师,除宗子博士,最为闲慢,大不惬。所居在封丘门内一寺,寂寞不聊,欲丐外任。或曰:“寺外某秀才乃梁太傅客,梁令渠延纳士大夫之贤者,勿惜一访之。” 【白话语音文字版】 王履道在宋徽宗政和初年(政和元年是1111年)做相州(河南安阳)的司录,任期届满,要回京城调官。他的顶头上司相州太守韩纯彦知道王履道有水平,文采好,正赶上弟弟韩粹彦(单名“乃”)要去京城。粹彦是蔡绦儿媳妇的父亲,蔡绦父亲蔡京是当朝太师,于是韩太守叮嘱弟弟说:“我的官职升迁你不要太操心,多为王履道操操心。”王履道当时在河朔地区(黄河以北地区)已广有文名。他的名声连京城“三馆”的人都知道。 王履道临去京城的时候,碰到一个相师,他跟王履道说:“您真是一个贵人。但这次去京城,您开始只能得到一个冷僻的官。两年以后才能高升,先是得到‘清华’(清高显贵的衙门)一类的官儿,然后就直上两地(中书省和枢密院)这样的要害部门,接着你就建节钺,这些事儿都完成了,你还可以执掌军队,但您的晚年比较落寞,这就是您的一辈子。”听了相师这番话,王履道不大相信。 等到了京城,朝廷先给他任命一个官职叫“宗子博士”,这是负责宗室子弟教育的小官,确实很冷僻,也不重要。他很清闲,感觉不被重用,心理不舒服。他住在京城封丘门里边一个寺庙,每天郁郁寡欢,心想着谋求一个外放官职。这时候有人跟他说:“就你住的这个寺庙外边,住着一位秀才,他是梁太傅的朋友,正帮着梁太傅招贤纳士。太傅想在士大夫里寻找一些比较贤良的人才推荐给皇帝,你不妨去找一下这个秀才,毛遂自荐一番。” 【祥宏点评】:王履道,也叫王安中,“履道”是他的字。他是宋代的一个官员,最高官阶达到过“左丞相”。进用,说的是他在官场的起伏升迁;司录就是司录参军,负责官府各部门公文的书写,有点类似主任秘书。司录还有一个监察、弹劾、表扬官员的职能。韩太守叮嘱弟弟为王履道在京城走走“蔡京家”的关系;封丘门是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一座著名城门;故事提到的“建节钺”就是执持符节,等于是皇帝的受命大臣,很荣耀;京城的“三馆”指的是昭文馆、集贤苑和史馆,这都是京城比较高级的部门;梁太傅叫梁师成,据说是个大奸臣,是个宦官,他跟宋徽宗关系搞得很好,当时有个名词叫“隐相”。虽然名义上不是丞相,但等同于丞相的地位。(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