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道人”的生活总给人一种神妙莫测的感觉,《夷坚志》中介绍了大量道人道士的生活。一方面,这些都是宋代正常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给我们现在一个提示:在宋代,有不少修炼者修行者确实达到了一种很高的生命状态。 【原文】 书其后曰:“潜真散人潇湘访曹副宫不遇留题。”方掷笔,曹适归,永真以告,而李已不知所在矣。明年,一客白袍皂绦,貌甚古,入曹之室,视壁间字,问谁所书,永真言:“李陶真先生也。”客笑曰:“九百汉。”亦索笔书对壁,自称“道人李抱一”,云: 一粒金丹续命基,算来由我更由谁。 神龟移入云端去,彩凤抟归地母骑。 溟涬浪中求白雪,昆仑山里采琼枝。 只消千日工夫足,养个长棱八角儿。 书毕即去。后三年,又有姓崔者来,读二诗大笑。时永真亦在傍,崔瞪视移时,咄曰:“汝师曾食肉乎?”曰:“然。”曰:“非汝买与之耶,安得如是?”连捽其耳,复掴之仆地,径趋出。 初,永真性蒙钝,及是觉聪明颇开,后易名彦昭,为道士。二李之诗尝刻石于宫。靖康中,神霄废,复为荐福,石为僧所毁。曹与善至八十五岁,乾道四年方卒。【周说。】 【白话语音文字版】 诗尾落款是这样写的:“潜真散人潇湘访曹副宫不遇留题。”李陶真刚放笔,就赶上曹与善回来了,周永真马上去报告,但等曹与善进来,发现屋里没人。李陶真已不知去向了。第二年,又来了一个客人,这人穿白袍系黑带,样貌古老,像个古人。他直接走进曹与善的房间,看到墙壁上的诗就问是谁写的?周永真也在,回答说:“这是李陶真先生写的!”那客人就笑了,说了三个字:“九百汉”。这位客人也管周永真要笔砚,写了一首诗,诗尾署名:“李抱一道人。” 他的诗是这样写的:“一粒金丹续命基,算来由我更由谁。神龟移入云端去,彩凤抟归地母骑。溟涬浪中求白雪,昆仑山里采琼枝。只消千日工夫足,养个长棱八角儿。”(参考解释:道人追求炼丹目的就是长生,生命是由自我控制的。人可以通过修炼获得长生,神龟活的长,能与天同寿;彩凤飞得高,最后也与大地同体。自然之气里面的“真”像白雪那样稀奇,道家追求生命中真而又真,宝而又宝的东西,就比如昆仑山里采琼枝,这都是很难得的,只要火候到了,最后就有所求的结果)。 客人李抱一留下这么一首诗就走了。又过了三年,又有一个姓崔的来了,他看到两边墙壁上一边一首诗,看完以后哈哈大笑,当时周永真也在。这位崔道人看见周永真,就怒斥他说:“你师父是不是吃肉了?”周永真说:“是!”崔道人问:“是不是你帮他买的?你怎么会这样呢?”他没等周永真答腔,一把揪住周永真耳朵,一顿暴打,大耳刮子把他抽在地上,然后就走了。 周永真以前是比较蒙昧愚钝的一个人,被崔道人一顿臭揍,他好像明白过来了,人开始变得聪明了,就给自己改名“彦昭”,后来也当了道士。 两位李道人写的诗都刻在石头上了,本来放在神霄宫里。到了靖康年间,因为宋徽宗给抓到北方去了,全国各地的神霄宫都被废了,这地方重新恢复成荐福寺。僧人主政,石刻就都给毁了。曹与善最后活到了85岁,在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去世。故事的讲述者是周永真。 【祥宏点评】:从故事看,这李铁笛还有好几个名字:李陶真、潜真散人、九百汉。故事里出现的三位神秘道人(不包括曹与善)看来大有来历。说到的“潇湘”一般指湖南地区,但此事发生在饶州,也许“潇湘”是李铁笛的另外一个名字。这些道人若隐若现的生活,令人浮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