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文坛趣事,士大夫做官之余不忘本行:写文章做对子成为他们的本能。“摩耶夫人”是佛祖母亲的名字,这在当时恐怕是一种常识,特别是对士大夫来说。如果现在问个官员,“摩耶夫人”是谁?估计知道的不多。 【原文】 王仲言有女,为父母怜爱,而所以恼其父者非一,因戏目之曰“摩耶夫人”。 淳熙中,为滁州来安令。一少年悖慢其兄,兄殴致伤,诉于县。仲言正访诘其故,忽拊案大笑,吏卒在庭,皆莫能测。至久乃云:“吾三十年寻一对,今日始得之。”呼兄前语之曰:“汝可谓‘豈弟君子’,且与‘摩耶夫人’作对。兄打弟,于法收罪亦轻,自今不得复尔。”即遣出。 豈字音愷,北俗称殴打为愷云。 【白话语音文字版】 王仲言有个女儿,他们夫妻非常疼爱她。这样一来,这孩子没规矩,老折腾她父母,对王仲言更甚。王仲言倍感烦恼,但又因为宠爱女儿,拿她没法子,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摩耶夫人”(一语双关,“摩耶”——折磨她父亲,“摩耶夫人”又是佛祖释迦牟尼母亲的名字)。 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王仲言来到安徽滁州做来安县(现名同)县令,他碰到一个事儿:一个小伙子悖逆侮慢自己的兄长,兄长一气之下把弟弟打伤了。这弟弟就来县衙门告状,王仲言问清情况,竟然哈哈大笑,这一下把身旁小吏衙役吓着了。王仲言跟手下人解释:“这都30年过去了,我一直想找个对子就没找着,现在终于找到了!”于是王仲言把被告的兄长招呼到前面来,说:“你叫‘豈弟君子’,正好跟‘摩耶夫人’作对子,兄长即使打了弟弟,从法律处罚的角度说也是从轻的,因为兄长有权威性,有管理弟弟的权力,从今后不要再打就好了!”判决完毕,王仲言就让兄长回家了。 “豈”字发音为“愷”,北边的风俗把“殴打”也叫“愷”。 【祥宏点评】:文坛趣事一则,这算是个绝对,区区八个字,多重含义可以对上:“豈弟君子”是句成语,意为“厚道且平易近人的人”,“摩耶夫人”是佛祖的母亲;“豈弟”与“摩耶”又能对上,一个是说“打弟弟”,一个说“折磨父亲”;佛母是女性,君子是男性;他们都是好人、家人;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想见宋代士大夫对文字的追求,王仲言为了找这么一个对子,竟等了30年,实际是念念不忘,他们对文字的追求有一种本能。一句“摩耶夫人”把王仲言跟女儿的关系表达的淋漓而精确,虽然很疼爱她,但她又是个折磨自己的,同时因为她是“摩耶夫人”,是佛祖的母亲,又表明女儿在父亲心目中的位置是高高在上的。“豈弟君子”也有类似含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