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出来混是要还的,古往今来都是这样,所以说诸恶莫作,因为所作必报。这个主人公以前是江洋大盗,抢过不少大户人家,虽然已经痛改前非,但是以前抢来的上好珍珠也不敢出手,因为太值钱了。直到有一天,他碰上了一头小鹿…… 【原文】 荆湖两路,大抵皆黥卒,率皆凶盗贷命者。每一郡兵士,居土人十之七八。 臯之侄签书复州判官,其阍人曰谢四,凡三以盗败,幸而不死,黥文满面,亦颇知悔前过。犹藏大北珠三颗,各可值千缗,乃劫得之巨室者,至是不敢出售。 臯去二年,会稽李知言来,养一鹿,不甚大。一日,忽睨谢旁,怒目而视。谢度其不足畏,持杖箠逐,鹿卓角还斗,隐处遭触,即时肾囊裂破而死。鹿蹲踞不动,李命屠家杀之以祭死者,而尽犒厅众饱食。人以为必冤家所托云。【右二事臯之说。】 【白话语音文字版】 荆湖两路(现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的官署多用黥卒,他们之前大多是仅免死刑的凶恶盗匪。每一郡的兵丁,这些人就能占十之七八,其他才是本地士卒。 这故事是洪迈的侄子洪臯之讲的,他当时做复州(现湖北天门仙桃一带)签判,他官署有个看门的黥卒叫谢四,以前做盗匪的时候被抓住过三次,结果都躲过死罪。谢四满脸刺字,臯之见到他的时候,谢四已能改过自新。回想自己以前干的那些坏事,他也觉得后悔。谢四做了这么多年盗匪,手里还藏着三颗大北珠(上好的珍珠)。每颗珠子都值上千缗。这都是谢四以前做江洋大盗的时候从大户人家抢来的。他也不敢出手,因为这东西太值钱了。 臯之离开复州衙门后的两年,有个会稽(浙江绍兴)人李知言过来当头。他养了一头鹿,这鹿身量也不大。有一天,这只鹿忽然看见谢四了,它对谢四怒目而视。谢四觉得这只是一头小鹿,没什么可怕的,于是就拿大棍子追打它,鹿竟然回身用鹿角跟谢四搏斗,鹿角一下顶到谢四下身,把谢四的阴囊给顶碎了,谢四当时就死了。这一下,这鹿也老实了,蹲在那儿不动。李知言只能把屠夫找来,把鹿杀了,算是对死者的祭奠,然后把鹿肉分给衙门里的手下饱餐一顿。后来人们就想,这也许是谢四的前世冤家附体鹿身来报仇的。 【祥宏点评】:当然另外的可能就是前世冤家托生为鹿,见到谢四当即报仇。这算是个定数,因为谢四以前是江洋大盗,杀人抢劫的坏事没少干,这鹿的前身极有可能是过去被他残害的人;荆湖两路指的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就是现在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黥卒,指的是外郡发配来的罪犯,脸上有刺字,作为工作安置,就在衙门里做了士卒;签判,指的是做本地主官的属官,类似于副官,协助太守工作;北珠,指的是上好的珍珠,一般认为是出产于中国东北地带的淡水珍珠。《夷坚志》多次提到。每颗北珠价值千缗,如果按宋代一文钱等于现在两毛钱算,那就是20万元人民币;李知言是历史人物,他还做过饶州通判。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龙的传人”博客-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故事专辑,长按收听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聚少成多,善莫大焉 (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7-《夷坚志》中的“神异动物”-现场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