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江三大名楼之一的新堤江峰阁

 老鬼wupx 2020-10-11

万里长江沿岸,在古代有三座楼阁闻名遐迩。

长江南岸,西有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北宋庆历五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好友范仲淹写了一篇《岳阳楼记》而闻名天下。

长江南岸,东有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之颠。三国东吴(公元223年)时代,在黄鹄矶上建了一座瞭望守戌的“军事楼”。后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占用古楼旧址。1981年,重建于1000米外的蛇山峰岭上。

长江北岸,在岳阳汉口之间的新堤,有江峰阁。江峰阁是新堤古代地标志建筑。她之所以能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被誉为长江沿岸三大名楼之一,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据《清史稿》记载,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安陆通判署迁到新堤,在东岸正街北段城乡结合处修建了行署衙门。值此,新堤第一次作为地级政府所在地。

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沔阳州改属汉阳府,建立文泉县,县治在新堤,署衙仍设在原行署衙门。后来把衙门和毗邻的城隍庙一带称之为衙门口。

从雍正到乾隆这几十年中,新堤的市镇建设加快了步伐。新堤滨大江北岸,处汉口岳阳之间,帆樯云拥,商贾云集,贸易繁盛,百货运转,远通湘蜀。这时的新堤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社会稳定,百姓富裕。那时候,内荆河两岸青石板街道宽敞平坦,徽式风格的民居鳞次栉比;商店货物琳琅满目,生意红红火火。你看那,外江,百舸争流;内河,白帆蔽日。码头货场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日立千杆旗,夜亮万盏灯,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堤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她必定会繁荣兴旺。

新堤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东南端。东南濒临长江,与嘉鱼、赤壁及湖南临湘隔江相望;西傍百里洪湖,北依汉江支流东荆河。

水上交通,新堤是头枕长江黄金水道,北通内荆、东荆二河,西抵洪湖水泊,南衔八百里洞庭。

陆上交通,西接巴蜀重庆,北连广袤的江汉平原,东通汉阳府,北接沔阳州。其水陆交通,联贯东南西北,因而新堤能跻身于新兴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重镇之列。

因此,新堤要修建江峰阁,无论天时、地利、人和,还是独领风骚的经济实力,全皆具备。于是,在清乾隆初年,由沔阳州同州杨和主持建造江峰阁,其建制、规格比当时的岳阳楼、黄鹤楼更壮观、更雄伟。

为何将此楼命名为江峰阁呢?这要从一段美妙的神话传说讲起。

据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常携剑游于江湖,斩姣劈虎,为民除害。一日,吕洞宾在岳阳楼醉酒醒来,提篮背剑,脚踏云烟,向东且行且唱:“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他从岳阳楼的朗吟亭向北一飞,就飞到了沔阳州新堤境界。他从云端下到地面,举目一望,一大片绿洲映入眼帘,只见岸芷汀兰,玉树临风,宛如仙境,美不胜收。不知不觉,他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而随身携带的法宝不慎落入江中。顿时,江水沸腾,波峰浪谷,不得消停。他也不去寻找,反而得以忘形,一边跳,一边唱道:“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岭。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说来也奇怪,自此,长江新堤段经常波光粼粼,浪峰突兀。这个动人的历史传说,给江上峰岚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故在江畔建阁,且以“江峰”命名。

江峰阁建在新堤老闸西侧,原址位于解放后修建的,洪湖县搬运站办公楼(现在的荷花广场长江边的抗洪纪念碑处)。此处濒临万里长江,在江滩上用长条石垒砌阁基,高约一丈。阁高三层,全木质结构。构架形式为通柱式。所谓通柱式,就是四根通天柱(多为楠木),从一楼直接抵三楼。其余柱子作为辅助承载物,且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12根,檐柱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美感,又使整体建筑更加牢固。

阁的底层,即一楼高悬,并且下部架空,这就是古代阁与楼的最大区别。阁的外面中腰处有平座和腰檐,沿平座设上层的外走廊。在室内,是一层天花与二层楼板间的结构层,也就是通常说的暗层。有无暗层,也是区别阁与楼的重要特征。

江峰阁是六方造型,这和内荆河东岸的文昌阁的四方造型不同,显得更复杂、美观,这样,顶层屋面,也呈六面,六条上翘飞檐,檐牙高啄,耸翠流云。整座阁,三叠重檐,六方飞翘,像六只鸟欲展翅高飞。这些飞檐挑出很长,全靠斗拱承托。飞檐在中国古建筑的屋角常建为四角翘伸的形态,有一种飞动轻快的感动。斗拱是中式古建筑承重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结构,是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却能起到承楼支撑作用。

运用飞檐斗拱技术,使江峰阁充满了灵性、美观、大气,且与自然融为一体。

楼上每层六方都设有隔窗。窗的细棂刻有很细巧的图案,显得格外玲珑秀巧,富丽堂皇。

推开南窗,只见远山,峰峦叠翠;打开北窗,看见洪湖,极目疑无岸,扁舟去渺然;撑开东窗,远眺乌林赤壁,滚滚长江东逝水;掀开西窗,遥见岳阳城楼洞庭水波涛冲天。

江峰阁,碧瓦飞檐,朱梁画栋,引来四方闲逸之士,登阁临亭,吟诗赋词。那些游方学子登阁凭栏远眺,欣赏四方美景;招来文人骚客倚槛品茶吟诗。江峰阁,宛然成了200年前的“江滩公园”。

新堤向北二十五里处,小港莲子溪人傅卓然(1820—1883),从小刻苦读书,志存高远,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乡试时,26岁的他以第七名中举,同年被沔阳州举荐为教谕,后又提升为沔阳州同知(州的副职)在新堤衙门理事。他常登阁欣赏美景,曾写了一首咏江峰阁的诗:

九月登江峰阁

一峰天际俯尘嚣,回首官僚旧酒瓢。

水落沧江秋又老,花飞故国客偏遥。

河山铁骑雄三楚,烟雨铜驼泣六朝。

闻道东征频转战,浔阳戈舰如下潮。

傅卓然晚年隐居莲子溪,著作诗文。他的诗文隽永清秀,大多描写洪湖美景,且乡土气息很。他的学生傅衡也作了一首咏江峰阁的诗:

咏江峰阁

河山胜迹已全空,高阁临江势独雄。

两水纵横分内外,一峰突兀界西东。

戈船直搏三关地,铜马犹嘶六代宫。

倚槛登临无限感,笛声吹起半楼风。

据《沔阳州志》记载。后来,在江峰阁西侧还建了一座小楼,名为“澄澜楼”,有刘鸿庚《登新堤澄澜楼》诗为证。

在江峰阁石基前矗立着一对高大威猛的石狮。其造型与众不同,它们身材匀称、健硕,线条明快,雕塑逼真:左边雄狮前右脚踩着一个圆球,目视前方,张嘴咆哮;右边母狮则用前脚轻抚幼狮,目光柔顺,似在吟唱。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傅卓然捐出薪俸,并倡议新堤士绅和商会募捐,创办书院。书院以江峰为名,即新堤江峰书院。教书先生出生的傅卓然为新堤莘莘学子们创造了良好求学环境,他的这一善举,使后学们受益,因此,新堤人是不会忘却他的恩德的。江峰书院建在新堤西正街关帝庙的左侧。民国时改为江峰小学,后又升为江峰中学,这是后话,不提。

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民国初,军伐混战,战火烧遍中华大地,新堤也难以幸免,商贸衰落,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江峰阁在它独领风骚一百多年后,不幸遭到雷暴的肆虐,熊熊的大火烧毁了主阁和配楼,只剩下阁基石座和阁前一对石狮。

新堤解放后,江峰阁原址仅剩下2米高的石基。新堤搬运站在遗址上盖了一栋两层的办公楼。那对幸存的石狮便移到了办公楼前,继续它们的守护职责。后来升级为洪湖装卸公司,因保护江堤安全,搬迁到茅江大道,那对石狮仍雄踞楼前。天天接受路人的仰视和天真儿童小手的抚摸。仔细看,那狮座正面原是刻有碑文的,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戳平,一个字也辩认不出来了。

近期,得知古江峰阁有一组摄于清末民初的老照片,一位新堤籍的收藏者保存着。我试图动用一些关系,想一睹其芳容,却无缘相见,可望不可及!

我深信,有朝一日,重修江峰阁时,她的美姿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到那时,我们新堤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社会一定会装扮得更加五彩缤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