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元干梦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古人讲究因果恩怨分明,一文钱都是不能随便得的,从现代角度看,本故事主人公得到的钱不能算是“”,但主人公这么严格要求自己别人也没话讲。对自己要求高的人当然高级;另外,这也是一起“梦征”,《夷坚志》很常见。

【原文】


张楠,字元干,福州名士也,入太学为学録。既优列解籍,而省试不利,乃诣土地祠致祷曰:“楠虽不肖,自觉学业程文不在侪辈下,今而失意,其必有说。敢以请于神。

是夕梦神来谒,语之曰:“君当登科,缘比者受无名之钱四百三十几贯几百几十文,为此遭黜。”楠觉而黙然,念身为寒士,安有是哉。时诸生从受业者闻师赴省,各随力致助,然度其数亦不能多,意其必以此故,试取记事小册逐一筭计,正与神言合,贯百分文畸零不少差,然后大悟,遍以告人,使知非己之财,不可妄得如此。续以上舍赐第。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梦五人列坐||梦亡夫置宅||了奭应梦||魏陈二梦||陈泰冤梦||碓梦||郑主簿梦

【白话语音文字版】

张楠(字元干)是福州名士,在京城的太学做学录(学官名),因成绩优异获得举人资格,但在省试中失利。他跑到太学土地祠祷告说:“我张楠虽是个不肖子,自觉学业水平程文(答卷)能力不在同辈之下,为什么这次失利了?一定有说法!请神明示!”

那天晚上,他梦到有神来见,跟他说了一句话:“你这次应该是登科的,没登科的原因是不久之前你接受了无名之钱四百三十几贯几百几十文,就因为这个,你就遭到了罢黜!”醒了以后,张楠心中默想:我挺穷的一个人,哪来的钱呢?慢慢的,他想起来:因为他是一个学录,也教了不少学生。学生们看老师这次参加省试,大家纷纷集资赞助。张楠想,这钱是不是指这个?钱数虽不多,肯定因为这个事情!他拿出一个记事小本,上面有他收的每笔钱数,他把钱数加起来,正是梦中神告诉他的钱数记账,算起来一文不差!于是他遍告友人说:“这钱不是我的,真不能这样妄得!”后来,他是以上舍生身份被赐及第。

【祥宏点评】:王安石的三舍法把太学学子分作三等:外舍、内舍和上舍,上舍又分上中下,上舍上就是“被赐及第”的级别,人数较少,直接授予功名、官职。张楠就是这个情况。上舍中视同省试过关,还要参加殿试。上舍下视同举人资格,还要参加省试;张元干发心悔改,把自己的过错告诉大家,这也是有功德的;程文,就是举子应试所写的文章;不肖子,指的是不像长辈那样有道德有能力,在这故事里是张楠自谦的说法;传统道德推崇因果分明,这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3-《夷坚志》“梦境”的东西方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