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无能叫“不肖”?

 云中公子 2016-06-20

为什么无能叫“不肖”?

“肖”的本义为相似、相像。“不肖”就是不像、不似,在古汉语中是和“贤”相对的。它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品行不好,多用来指子孙不具备他们先辈的良好品行,如“不肖之子”,《说文解字》解释说,“肖,骨肉相似也。不似其先,故曰不肖”;另一种解释为才能和力量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称,后来逐渐成为一个表示无能的谦辞。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辞去”,就是说我们实在无能,请允许我们告辞吧。《战国策·齐策》“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意思是我张仪愿意捐弃我无能的身子前往魏国。
   “不肖”在古汉语中运用较多,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

“死板”一词源于古代铸钱术

“死板”一词是指一个人做事不灵活,它源于古代铸钱技术。
   古时的钱都是将铜水、银水倒进一个一个的模子铸造出来的,这种铸钱技术始于宋代。清代翟灏的《通俗编》里面讲到,宋代规定铸钱的模具,每一模板是六十四文。为防止盗版贪污钱,规定“板板六十四”不得变更。而最早解释这一俗语的是清代范寅所著的 《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不活,即死也,这是“死板”一词的直接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