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板六十四

 苏迷 2014-04-20
板板六十四
 
  ■何大明

  以前,苏州人有一句流传颇广的俗语:"板板六十四"。此话形容一个人做事死板一成不变,不知变通或不会通融。后来,又引申为脸部表情严肃,整天不见笑脸。比如,丈夫数落妻子:"家主婆勿晓得吃错啥格药,一日到夜板起面孔,板板六十四。"有人认为:"板板六十四"是"八八六十四"的谐音。其实,这种推论因为不了解原话的出典,从而"想当然"解释,因此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板板六十四"原来的写法是"版版六十四",与古代铸造钱币有关。《杭州府志》记载:"盖鼓铸制钱,每版(板)六十四文,乃定例也,不能增减。"原来,从宋代开始,历代铸钱的钱范(浇铸铜钱使用的模具),就开成八排钱模,每两排之间为一道浇口,每排浇铸八枚铜钱,八排共浇铸六十四枚外圆内方的铜钱。广义上的吴方言区,也包括杭州。因为每版八八六十四枚铜钱的浇铸位置,固定在模板上不变。于是,这一特殊的的行业现象,逐渐流传到整个苏州地区,被人形象地引申为"做事死板无法通融"。
  富有想象力的苏州人,还借题发挥一语双关,将"板板六十四"又连接下一句"碰碰(动不动)脱裤子"。形容一个女子生活作风不正经,常常有外遇,往往就讽刺该女子"板板六十四"(表面上一本正经)。其真正含义是隐藏的下一句:"碰碰脱裤子"。但是,这句不雅的俗话原来并无贬义,同样与铸钱有关。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江苏布政使佟彭年奉旨,在苏州古城阊门内下塘,建起一座官办的铸钱厂,名"宝苏局"。在生产第一线从事铸钱工作的,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他们每天站在散发着高温的炉前铸钱,自然挥汗如雨。钱币出炉后,赶紧脱下长裤擦擦汗。于是,本来是男性因为工作需要而脱裤,却被不怀好意者转嫁到女性身上,成为专门针对女性生活作风的一句俗语。如今,这句贬语已经式微。仅剩的"板板六十四",专指一个人(无论男女)做事死板不能通融。
  其实,作为一名手中握有一定实权的领导,在对待原则问题上,既不能搞人情关系,更不能以权谋私,必须毫不留情"板板六十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