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梁星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夷坚志》讲过一集“墓葬与风水”,这个故事提到的“九梁星”属于阳宅风水的范畴,是一种神秘力量。也有其他《夷坚志》故事讲到类似“九梁星”的存在,它到底是什么?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原文】


阴阳家有九梁星煞之禁,谓当其所值,不可触犯,或误于此方隅营建,则灾祸立起,俚俗畏之特甚。

靖安县宝峰寺,僧堂蠧败,不堪安众,长老景祥欲一新之。羣僧合言:“今年正值九梁所栖,无为空取祸。”祥独以为不然,曰:“人神一也,皆欲安居,乌有人不可处而神可处乎?”即率众往诵经,白请神煞暂迁法堂,候修造讫役日还位。踰月工毕,乃如前说,复率诵经,迎神归故处。后皆无他,时绍兴丙寅岁也。

至绍熙庚戌,邻寺大梓院议葺僧堂,众又以犯九梁为言,主僧用景祥故事,祷诵迎徙。未一年,僧行数辈相继亡殁,堂迄不就。

乡人轻薄者或因相效詈骂,至以两寺为口实云。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杨靖偿冤||和州僧瓶||吴僧伽||南禅钟神||法慧燃目||安国寺僧||蒸山罗汉

【白话语音文字版】

风水师(阴阳家)们都知道“九梁星煞”的禁忌,如果“九梁星煞”正当其位,是不可触犯的。有人如果在“九梁星煞”的位置上动土建屋,就会灾祸立起,所以本地百姓对所谓的“九梁星煞”怕得要命。

靖安县(江西)宝峰寺的僧堂很破败了,僧人们感觉已不方便使用了,于是长老景祥打算把僧堂重新翻修,僧人们都说:“今年正值九梁星。咱们可不要隔空取祸,自找麻烦!”景祥不以为然,他说:“人和神心愿相通,都想安居乐业,这僧堂我们这些僧人都住得不踏实,神煞怎么能住得踏实呢?”于是他带领僧众来到僧堂诵经,跟“九梁星”表达意愿:“我们现在要翻修僧堂,要把您迁到法堂去!”经过一番仪式做法,“九梁星”被请走了。翻新工程持续了一个多月,活儿干完了。按照之前的说法,僧众把“九梁星”再请回僧堂,接着诵经。经过这个仪式,没出什么怪异灾祸,这事情发生在宋高宗绍兴丙寅年(绍兴十六年,1146年)

到了宋光宗绍熙庚戌年(1190年,绍熙五年),与宝峰寺相邻的寺庙大梓院,也要修葺僧堂。僧众也提到当年犯“九梁星”,不宜动土,但主僧引用景祥长老的例子,说:“几十年以前,你看人家宝峰寺的景祥长老就把僧堂翻修了,那年也是犯‘九梁星’,人家都没出事儿,咱们也学景祥长老,先把‘九梁星’礼送走,完工后再请回来!”此事儿最终按主僧的意思办了,但没到一年,大梓院的僧人、行者有多人相继而亡,僧堂的翻新工程还没结束,就半途而废了。

乡里人就把两个寺庙当了一个“谈资”,一聊天或斗嘴的时候就会引用两座寺庙的故事,夸赞时就说宝峰寺,诅咒时就说大梓院。

【祥宏点评】:两个寺院为什么出现了“序相同,果相反”的情况?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缘?这个不好说,恐怕跟当事僧人的福德有关;九梁星,是个跟阳宅风水有关的概念,从故事描述看,它在某个时空是有自己位置的,《夷坚志》还讲过《金神七煞》的故事,跟这个“九梁星”类似,指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力或说“伤害力”,风水师们相信存在这样的力量;阴阳家,本来是战国时期某个思想流派,可以理解成风水师,他们遵从阴阳五行的理念;靖安县宝峰寺是著名寺庙,几经兴废,据说唐朝的禅宗大祖师马祖道一曾多次来宝峰寺讲法;寺庙里的法堂跟僧堂不是一个建筑。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0-《夷坚志》里的“墓葬与风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