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岳判官-下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附体”事件是《夷坚志》中的大类,很神秘的一种生命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它针对的还是一种情况:念头是如何跟人体结合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当然认为想法、念头、理想、梦想是自己的。如果见到附体,人们就会考虑念头的归属问题。


【原文】


赵至,婢泣而言曰:“摭死矣,以在生隐恶,受谴至重。可令吾家用今夕设醮,谢罪于天。”赵即呼道士,如其请。婢著青袍,执简戴帻,雍容出拜。外间闻之,争入观。婢炷香跪炉,与官人无少异。醮竟,又谓赵曰:“已蒙道力,得脱苦趣,犹当为异类,只在郡城某桥下。过三日,幸一视我。

三日往焉,见巨黑蟒蟠屈土中,半露其脊,赵酹之以酒。他日,婢复作摭来,又邀赵,谓曰:“蟒祸已免,今为南岳判官,威权况味,非阳官可及,得请于上天,许般家矣。遗骸满室,唯君是托焉。”赵责之曰:“君为士人,岂不知书?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君既不幸早世,而令一家共入鬼录,可乎?”婢不复答。少顷,即苏。

未几,摭妻继亡。三子皆幼,凡其送终之事,赵悉办之。摭从兄德升尚书(擢)后居天台,始收恤其孤云。(赵之子不拙说。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神告伤寒方||徐五秀才||张鲇鱼||张镇抚干||余三乙||岳侍郎换骨||司命府丞

【白话语音文字版】

赵士尧来了以后,那厨娘哭了,“”说:“我李摭已经死了,以前我活着的时候,有隐恶,我因此受了重罚。您可以让我们家今天晚上就设醮祈福,我要谢罪,向老天爷忏悔。”赵士尧一听,赶紧招呼请道士。当晚醮事活动开始,只见厨娘穿上青袍,手里拿着一册书简,就跟大臣上朝拿的笏板一样,头上戴上男人的帽子,走起路来沉稳,雍容,那感觉就是李摭本人,她的言语、行动就是个男人的做派。很多外边的人听说此事,都跑来看,只见厨娘跪在那里上香,那状态跟李摭没什么两样。后来,醮事活动结束,李摭又借助厨娘跟赵士尧说:“今天晚上的法会非常成功!我已经得到功德脱离恶趣苦境,但超拔的还不够好,我下一次的生命会成一个异类,我会在三天后州城外某桥下出现,你来看我!”

三天以后,赵士尧真去看了。在那桥底下,他看到一条黑色巨蟒盘缩在土里,已经死了,有一半的脊骨都露出来,于是赵士尧拿酒祭奠一番。后来有一天,李家厨娘又发作了,李摭再次附体!李家还是把赵士尧请来。“厨娘”说:“我的莽祸已经受完,这回我的灵魂得到解脱了,现在我是南岳判官了!权力很大,很有排场,一般阳间的官员根本比不了,我已经请求了老天爷,他允许我带家眷随身,这样的话,我这些家人就都得死了。所以我托付兄弟你帮着料理一下。”赵士尧一听就责备他说:“你是个读书人,怎么不做知书达理的事呢?俗语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不幸早逝,怎么能让一家人都死,变成鬼呢?”赵士尧这么一说,那“厨娘”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厨娘的意识恢复了,显然李摭离开了。

没过多久,李摭妻子死了,三个小孩很小,后事都是赵士尧帮着办的。李摭有个从兄叫李擢(字德升),是一位尚书,后来住在天台,是他把李摭的遗孤抚养长大的。

故事的讲述者是赵士尧的儿子赵不拙。

【祥宏点评】:南岳判官,从字面理解就是南岳庙里面的判官,官职不小,因为南岳庙算是一处比较重要的道家宫观;李擢(字德升),是宋代官员,做过工部侍郎、吏部尚书。据说他还是女词人李清照的族人,从这角度说,李摭跟李清照也是亲戚关系;从兄,就是堂兄,或祖父亲兄弟的孙辈中比自己年长者;隐恶,就是指别人不知道的坏事、恶事;李摭的孩子们没死,说明李摭还是听了赵士尧的话,只要了他妻子的命,没要孩子的命。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3-简述《夷坚志》中的“附体”现象-现场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