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静景山三异-中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一般认为,在宗教场所经常会发生一些灵异事件,古今中外都是这样,《夷坚志》讲到的寺庙当然也时常出些怪异事到了宋代两座寺异事,当然,这三件异事正确的说应是佛法感应事件

【原文】


建炎初,京师三藏道法师奉陈留阐教寺释迦佛牙至镇,有三朝御封,盛以玉匣及金银再重。始护以木函,斌偕僧俗致祷以求舍利,七日弗应,人皆懈怠。斌拜祈愈加,誓言今夕无验,当舍此身。三更后,银盆内铿然有声,舍利流出三十余颗,五色晃耀,其半露半隐于匣无数,亟贮于蕃琉璃瓶。

先是,太湖渔者于波中得檀香七级塔,高二尺,上刻佛像,精巧之极。一僧赎得,是夜梦神告曰:“释迦分身佛今在乌镇,汝宜舍塔奉安。”明旦,捧以来。斌持瓶入塔,阔狭深浅无差。因建礼塔会,关子开、子东皆作文记其事。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阳武四将军||华阴小厅子||善鉴为僧||李似之||贾成之||庆老诗||师立三异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高宗建炎初年(建炎元年,1127年),因金兵入侵,中原都陷落了。乌镇来了一个从京师那边过来的三藏法师,人称“道法师”。他带着陈留阐教寺释迦佛牙舍利,携带舍利的宝函上有三朝皇帝的御封。最里层是个玉匣子,第二层是金的,第三层是银的。最初,佛法舍利的宝函是装在木盒子里的。

住持慧斌带领僧众精诚致祷,希望得到更多的舍利。祷告了七天,没有反响,很多人都懈怠了,但慧斌的祷告却愈加用心虔诚。他发誓:“今天晚上如果还没有响应,我就要舍身!”三更以后,有应了!只听银盆内“当当当”的响声,装着佛牙舍利的银盆真流出来三十多颗五色晃耀的舍利!这些舍利半露半隐,装佛牙舍利几层外函的缝隙间全是舍利!慧斌把流出来的舍利放到蕃琉璃瓶里。

之前有件事:太湖有个渔民在打鱼的时候,曾经捞上来一座檀香七级塔,塔高两尺,塔身上刻的佛像精美之极。有个僧人知道了此事,就用钱把这塔赎过来。当天晚上,僧人就做梦了。梦中有神告诉他:“释迦牟尼佛的分身现在乌镇,你应该把这个塔舍出来用以安放佛祖的分身舍利!”这僧人第二天就捧着宝塔来找慧斌和尚。慧斌把装满舍利的蕃琉璃瓶往宝塔里一放,宽窄高矮,严丝合缝,非常合!于是慧斌就组织了一次法会,名为“礼塔会”,活动非常盛大,关子开、关子东两兄弟都写了文章纪念此事。

【祥宏点评】:关子开、关子东是宋代士大夫,两兄弟都多次出现在《夷坚志》里;三藏法师,指的精通佛法“经、律、论”的僧人,“经、律、论”通常指“大藏经”汇集的三类佛法文本;陈留是现在河南开封附近的一个小镇,故事说到了当年因金兵入侵,中原陷落,陈留阐教寺原来保留着重大的佛门圣物——佛牙舍利也南来。历史上有据可查的、出现在中国境内的“佛牙舍利”事件有好几起,其中包括现在供奉于北京八大处灵光寺的“佛牙舍利”、山东汶上县发现的“佛牙舍利”等等。这个故事所记载的“佛牙舍利”,以前虽未见广传,但从信息记载来看,也是的的有证;一般说到蕃琉璃,指的是外国来的琉璃,通常指来自伊朗(波斯),比较像现在的玻璃,是透明的,当年是比较稀奇的。据说宋朝人已经会做琉璃瓶了,但因为这东西早先是从外国来的,所以称之为“番琉璃瓶”;故事谈到了一件神迹:舍利的凭空出现与增长,人们常说“天降舍利”,这种事情虽然稀奇,但确有其事。故事的描述很准确,“半露半隐”,很像是一种“时空重叠”后的产物;故事提到的“佛牙舍利”显现了宗教圣物的特点,它的装藏形式让人想起法门寺出土的“佛指舍利”,也是层层宝函装藏;惠斌展现了一个僧人对佛法的信心,如果舍利不长出来,他要舍身,这是当真的。(待续……)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8-《夷坚志》中的“佛法感应”事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