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台虎精-上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夷坚志》讲到了不少老虎,能说明野生虎在宋代是广泛存在的,有些虎会变成人的样子,就是故事所说的“虎精《夷坚志》很多故事都在暗示,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世界可能不是这样子的,比如物种可能并不是进化来的。

【原文】


自鄂渚至襄阳七百里,经乱离之后,长涂莽莽,杳无居民。唯屯驻诸军每二十里置流星马铺,传递文书,七八十里间则治驿舍,以为兵帅往来宿顿处,士大夫过之者亦寓托焉。

乾道六年,江同祖为湖广总领所干官,自鄂如襄,由汉川抵阳台驿,夜为蚊所挠,不得寐,戒从卒鸡初鸣即起。驿吏白曰:“此地最荒寂,多猛虎,而虎精者素为人害,比有武官乘马未晓行,并马皆遭啖食,今须辨色上道为佳耳。”江如其言。

归涂过郢州,复当投宿于彼,与皂隶共三骑及两卒前行,起差早,觉人马辟易,遥望一黄物驰草间,中心绝怖。渐近,盖巨鹿,其大如牯牛,固已悚然。行半程,忽见一妇人在马前,年可四五十,绾独角髻,面色微青,不施朱粉,双目绝赤,殊眈眈可畏,着褐衫,系青裙,曳草履,抱小狸猫,乍后乍前,相随逐不置。将弛担,乃不见。

江心念岂非所谓虎精者乎?秘不语人。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生肉劝酒||耿愚侍婢||宣和龙||永福村院犬||无足妇人||王甑工虱异||沈纬甫||余干谭家蚕

【白话语音文字版】

从鄂渚(现湖北武汉)到襄阳七百里之间的地带,经过刀兵离乱,整个地区都荒芜了,几乎没有居民,只有沿路屯驻的军人,每二十里设定流星马铺,用于转递文书;每隔七八十里设立驿站,主要用于军官兵卒住宿,有的士大夫也会在驿站留宿。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有一位江同祖做湖广总领所干官。有一回,他从鄂渚去襄阳出差,其中一段是从汉川(湖北县名)抵达阳台驿(同一地区),这天晚上就在驿站住下了,夜里蚊子特别多,江同祖睡不好,他跟手下人说:“你们听到鸡叫头遍,咱们就起来准备上路。”阳台驿里的小吏跟他说:“驿站周围特别荒凉,路上猛虎很多,有一种人称‘虎精’的最害人,之前有个武官,骑着马,天没亮就走了。后来,他跟马都让老虎给吃了!所以你最好是天微亮后(辨色)再出门。”江同祖听劝,出门不早。

等他这场公事办完,归途路过郢州(湖北钟祥),又要在阳台这一带投宿。江同祖带着皂吏,他们一行三人骑马加上两个小卒子挑担,这天起的也挺早,走着走着,忽然人马皆惊,一行人远远看见一个黄乎乎的动物在草丛里奔驰,他们都吓坏了,等靠近发现,是一头特别巨大的鹿,有公牛那么大!虽然不是野兽,也够吓人!走着走着,他们忽然碰到一个女人,这女人走在他们马前,看样子有四五十岁,绾着一个独角髻,面色微青,也不涂脂抹粉儿,两只眼睛特别红,看那样子挺可怕的。她穿一件褐衫,系一件青裙,穿着草鞋,怀里抱着一只小狸猫。她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总不离他们左右。

等他们快到宿地(驿站)休息了,这女人才看不见了。江同祖心想:刚才碰见的这女人,是不是人们所说的“虎精”呢?这个心思他没跟别人说。

【祥宏点评】:流星马铺等于是个驻扎点、休息站,就是小型驿站。驿站比流星马铺设施完善;湖广总领所,是宋高宗时期建立的一个机构,一为制衡整个湖南湖北地区驻扎的大军。另外是为驻军提供钱粮;干官,就是基层官员;在地理区划上,阳台驿算是汉川地区;辨色,就是能够看清手掌上的纹路,说明天亮了,如果天太黑,连手掌纹路都看不清楚,就是不辨色;褐衫,百姓最普通的装束。(待续……)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7-《夷坚志》中的“神异动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