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阆州通判子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这故事让我想起很早以前一部国产动画片《小铃铛》,具体情节有些模糊,印象深的是孩子们捡到这个小铃铛以后就能飞。不知《小铃铛》是否借鉴了这个故事。故事里的不仅能让人飞,而且还能隐身。

【原文】


阆州通判之子,数遣小兵货物于市。尝持象笏至富民家,民诘之曰:“此吾家物,汝从何得之?”兵以实告。民入索箧中,果不见,证其为盗,执而讼于官。时同郡数家被盗,所失财物甚众,立赏迹捕,莫能得,及闻是事,皆诣府投牒。吏就鞫问,其对如初。

郡守韩君以语倅,倅心疑其子,潜入书室,见所陈衣服、器皿、玩好,皆非己所有,大骇。呼问之,以窃对。父震怒曰:“吾不幸生子而以穿窬为罪,世间之辱,何以过此?”命擒缚送府,子殊无惧色。

守以美言诱之曰:“吾与汝父同寮,当为汝地。但还诸人原失物,必不穷竟也。”遣兵官监诣其室,尽取所藏。子具言某物某家者,某物某家者,乃各以付失主。但馀皮袜一双,无主名。

子再拜恳请曰:“愿以见赐。”守问何所用?对曰:“顷登子城,见此物在城下,试取著之,便履空如平地。自是入人家,白昼亦不能觉。”守益不信,还其袜,且验焉。子欣然,才著毕,腾升屋端,了无滞碍,其去如飞,竟失所往。

予妇侄张寅为临桂丞,闻之于灵川尉王琨。琨云:“此近年事,不欲显其姓名,特未审也。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芜湖项氏子||郁大为神||陈靖宝||衢州郡厅疑冢||郫县铜马||王甑工虱异

【白话语音文字版】

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的儿子有好几次派小兵到市面上帮他卖东西。有一回,小兵拿着一具象牙笏板来到一富豪人家售卖,富户责问小兵:“这是我们家的东西,你是从哪儿得到的?”小兵以实相告。富户赶紧翻箱倒柜一查,自家的象牙笏板确实没了,这一下坐实了偷盗,于是把小兵扭送官府。当时好些人家都有被盗财物的情况,他们也都报了官,官府一直在悬赏,但没找到窃贼,听说了“象牙笏板”的事情,那些被盗人家都跑到官府去问。官吏严审小兵,小兵交待说:“他们说的这些东西都是通判儿子让我卖的。”

阆州太守姓韩,他跟通判说:“你儿子有可能是窃贼。”通判一听,心下怀疑,偷摸跑到儿子书房,看到不少衣服、各种珍玩器物,这些肯定不是自家东西。通判非常震惊,马上把儿子招呼过来,问:“这是怎么回事儿?”儿子实话实说:“这些东西都是偷的!”通判当即震怒,说道:“我太不幸了!生这么一个儿子,竟然是盗窃犯!世间之辱莫过于此!”通判马上把儿子捆起来送到官府里,孩子脸上毫无惧色。

太守比较客气,好言慰喻,跟这儿子说:“我和你父亲是同僚,肯定会替你说话,你只要把偷人家的东西全归还,我也不深究你的罪责。”太守派兵卒和监吏押着小伙子到他房间,把偷的东西都拿出来,通判儿子很清楚哪个东西是偷哪家的,这些赃物各还其主,最后只剩下一双无主的皮袜子。

通判儿子特别恳切地跟太守说:“能不能把这袜子给我?”太守问:“你拿它干什么用?”小伙子说:“不久前,我登上咱们州城的子城,在城下看见了这双皮袜,当时穿上,没想到我竟然能飞!如履平地。从此以后,我就穿着它去了很多人家偷东西,大白天进去别人也不知道。”太守不相信,说:“这皮娃子还给你,你穿上我看看。”通判儿子挺高兴,拿过来穿上皮袜,“呼”的一下就飞到了房顶,没有任何阻碍,他最后竟然飞走了,没人知道这孩子去了哪里。

洪迈说,我儿媳妇的侄子叫张寅,他做临桂县(广西桂林地区)的县丞,这事儿是他听灵川(广西县名)县尉王琨说的,王琨说:“这就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我不想说通判的名字,所以没查的特别细。”

【祥宏点评】:这是挺神奇的一个事,但在《夷坚志》来说,并不稀奇。这皮袜子听起来像是来自“仙界”或者“外星”的东西。既能让人飞,又能让人隐身;通判,州级副职;子城,一般是老城的附属建筑,或称“小城”;通判大义灭亲,对宋代的一个士大夫来说,这是基本要求;从直接坦白交代的情节看,通判儿子恐怕游乐的成分大于贪财心理。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1《夷坚志》里的怪异器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