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道士拜章通常会神识离体,神识去了哪里?通常认为是上达天庭。那是一个空灵世界,是否真有呢?从众多人的反馈来看是有的,这不是道士想象出来的吗?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 
【原文】 李明微法师,福州人,道戒孤高,为人拜章伏词,报应甚著。 绍兴五年,建州通判袁复一使与天庆观叶道士同拜醮,既罢,谓叶曰:“适拜章时,到三天门下,见此郡张道士亦为人奏青词,函封极草率,又已破碎。天师云:‘此不可进御。’掷去之矣。”叶曰:“张乃观中道侣也,但不知今夕在谁人家。” 明日,张自外归,叶扣其所往,曰:“昨在二十里外叶家作醮。村民家生疏,青词纸绝不佳,及焚奏之际,架复倾侧,词坠于地。吾急施手板承之,赖以不甚损,然鹤氅遂遭爇。”叶为话明微所见,张甚惧,即日自具一醮谢罪云。

【白话语音文字版】 李明微法师是福州人,作为道士,他持戒精严,远超凡俗。为人做法过程中,给老天爷上奏章,灵验非常。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建州(福建建瓯)通判袁复一让李明微法师跟天庆观叶道士两个人一起拜醮。醮事活动结束以后,李明微跟叶道士说:“刚才咱们拜章的时候,我来到三天门下,看到咱们郡里的张道士也在替人家拜章。他上的青词,包括书简的信封都很草率、破烂,天师说,这不能给递上去,‘啪’的一下就给扔了!”叶道士跟李明微说:“您说的这位张道士正是我们天庆观的道侣,不知道今天晚上他给谁家做醮事去了。”等到第二天,这张道士从外边儿回来,碰到叶道士。叶道士问他:“你昨天去哪了?”张道士说:“昨天我在二十里地以外的叶家设醮。这家百姓不懂事,他家上的表文,字迹太潦草,用的纸质量很差,就在我焚化青词的时候,旁边的架子还倒了,青词直接摔地上了,当时我正拿着手板,赶紧去接倒地的青词,还算没损坏的太厉害,这么一折腾,我的鹤氅给烧了!”叶道士跟张道士说了李明微在神识境界中所见,张道士非常惊恐,第二天自己出钱搞了一场设醮,专门为自己的失职谢罪。【祥宏点评】:青词,道士在设醮过程中给天帝上的奏章,这是很严肃认真的事情,包括文字、言辞、用纸的规整,书写人、奏章人的身心状态都要斋戒清净;李明微法师所见的神识境界中,张道士的醮事活动很不规范,遭到天师的拒绝。现实中,就是青词掉地,鹤氅被烧;张道士也深知因果,李明微所见他是相信的,所以马上赎罪;从故事反应的情况看,不管是佛家道家,还是巫师在做法的过程中,程序太重要了,心是否庄重,准备的东西好不好?整个仪式是否严肃都很重要,可直接影响结果;看来道家也好佛家也好,都讲究一个“戒”,戒德清净,就有灵验;《夷坚志》故事多次讲到道士拜章的时候,神识离体,上达天庭,面见天帝。所以道士在此时不能被打扰。焚化奏章就是道士的神识带着奏章上达天庭。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9-《夷坚志》里的道人道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