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越歌浅赏之二《越人歌》

 碎玉h43ve28g9l 2020-07-09

   《越人歌》被称之为中国最早的民族语言翻译作品,亦被称之为《楚辞》的艺术源头。其古越语发音在汉代刘向《说苑》中有记载。《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恋情的诗歌, 从而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虽有好事者经过繁琐考据, 认为《越人歌》有同性恋的嫌疑,但《越人歌》仍不失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楚辞体最早的也是最优美的诗篇。当然, 考据为同性恋的前提, 撑船的越人必须是船夫而非船娘呵!
    我们不知道为子皙当场口译的是越人还是楚人,但可以确认的是,他的译品也成为有史可证的第一篇汉语译诗,其文学、语言学和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声义双关,委婉动听。是中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我作为今天的越人, 早听不懂古越人歌:“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囗(原字为左饣右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了!似乎也无必要用今天的越语(嵊州方言)去百般解读古越人歌。因为译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已很好表达了越女呓语般悱恻缠绵。
    当夜幕低堕之时, 船上倚舷而立的男子子皙不论是否为王子, 见到的只是他飘逸绝世之神采。泛舟烟波, 荡漾春心的是为他摇桨的越人女儿。那岸边低垂的杨柳、舟桨荡漾的碧波、一圈圈刚刚散尽又开始激荡的涟漪,更似越女缠绵不尽的心事。哪个少男不钟情, 哪个少女不怀春。一见钟情不独今人有, 古人更有。越人从来随性, 况发乎于情, 浅唱低吟而又娓娓动人。“心悦君兮君不知”是何等幽怨而不哀伤呵!
    越女唱出自己的婉转和爱恋,犹船桨过处的水草,随波浪而摇曳。浅唱低吟不用眉目传情, 发乎于情何须清泪千行。越女唱出的只是自己一颗忐忑心, 并把心中的窃喜适时释放!越女不是按华夏族讲究尊卑贵贱礼仪,把这‘心悦君兮’的秘密藏于心间, 而是按越俗崇尚平等友好、无所尊卑, 使心声畅流于瀛瀛一水间。
    心有灵犀一点通, 美妙的歌声终于赢得子皙的关注。他虽听不懂越女歌意,但早听出歌声中的那弦外之音。两情相悦,  所以子皙才得以抱得美人归。这儿, 王子与撑船越女的地位不重要了, 楚人与越人的民族不同不重要了, 这里的重点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
    越人虽然操持和中原音律不同的“野音”,但实际上越人的音乐素养很高,脱口成诵,发声成歌。词句亦洗炼、清新、隽永;句式随意取势,变化多样;韵律自由,节奏鲜明,错落有致;没有那种四字为句的诗歌方正格式的呆滞感。这也符合越人自由奔放、质朴率真的民族性。
    在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越文化给予楚文化的乳汁之丰是其他任何文化都无法比拟的。从青铜铸造到建筑形式、到各种乐器样式,它所吸收的越文化因子之多,其他任何文化都无出其右。《越人歌》被称之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此话还真有一定道理。只是越文化过早被楚文化掩埋,  越歌谣也被历史尘封太久了! 越歌谣表现了一种奔放、自由、强烈的情感,并在这种情感中沉淀了深邃的理性思维。《弹歌》如此、《越人歌》亦如此。古越歌追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浪漫与现实高度结合,这对楚文化、甚至中国文化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