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史琐忆】王守学||漫步中黄崖(上)

 昵称70808387 2020-07-09

漫步中黄崖(上)

王守学

漫步在中黄崖村的街巷,古村与我想象中的画面即贴切又不尽相同。

村子不大,依附在堂子山西麓,是标准的棋盘式格局村落,三条东西向的街道,自南向北依次为:前小街、集、后街。东街与西街虽不宽阔却是本村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是的,中黄村的街道相对于南黄村与北黄村地势是最为平坦的。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就认为自己所居住的这方土地就是天下的正中央,所以命名为中国。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其他似乎还能数出诸多的理由,这就是“中国”的由来。大概也就是这个缘故:凡是中间的,就被认为是最好的。说中黄崖好,不只表现在地理位置上,就人文方面,据我了解在三黄崖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清末,刘曜东在中黄村的发展史上就是一个不可不提的人。

毫不讳言,真正对三黄崖感兴趣是因对清朝末年发生在山东长清县与肥城县境,也就是现在孝里镇南黄崖村黄崖山上的“黄崖教案”的研究也才对三黄崖有了初步的了解。

“黄崖教案”以清朝咸丰年间江苏仪征优贡生张积中为避兵乱北来肥城县中黄崖村居住,后在黄崖山巅筑寨聚众讲学,因声势浩大,行事诡秘,被清政府疑为邪教而痛剿,死亡人数达三四千人之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特大血案,至今学术界对这一案情的研究热情不减。也因此,孝里镇千余年来以孝堂山、孝文化为经纬的话题急剧扭转,“黄崖教案”、黄崖庄成为孝里近代史上讨论的热点,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黄崖所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记录孝里历史,黄崖庄无疑是一通革命历史的丰碑。

行走在窄窄的乡村里弄,目光掠过一排排参差错落的老宅、庭院,部分院落人去房空。一幅残阳夕照图布满了岁月沧桑的记忆:房顶塌陷,墙皮脱落的屋架吃力的支撑着腐朽的檩梁。墙角斜挂的蜘蛛网在阳光的折射下翻出紫色的光晕,一只蜘蛛静静地攀附在网的角落等待猎物的到来,这是凄凉的瓦砾间唯一的生命特征。很难想象,正是这一栋栋破败的房屋见证了中黄崖昔日的辉煌。

时光回到清朝末期:朝廷腐败,内忧外患不绝。江苏仪征优贡生张积中屡试不得高中,同时为避太平天国兵乱,肩负周太谷理学布道之宗旨,愤然北上山东投亲,辗转于齐鲁各地,历尽世态炎凉。一日,居牛山之阴书堂峪好友家中,偶遇来访的中黄崖庄贡生刘曜东。二人相谈甚欢,刘氏对张积中的学识尤为敬服,竟以大礼参拜,以学生自许,并邀张积中到中黄崖,让出己宅让张积中居住。由此引发了黄崖寨的一段辉煌,也由此酿就了黄崖寨的一场血案。

中黄崖东街是贯穿北黄崖与南黄崖村的交通要道。遥想当年,黄崖寨居民达三四千人之众,光日常生活消费就很成问题,尤其是饮水一事更是重中之重。黄崖自古缺水,如遇旱年必须肩挑水桶到十多里地以外的东障庄去挑。寒来暑往,东街的道路上车水马龙,昼夜不停,景象何其繁华。而如今这条道路却出奇的宁静。一栋栋兀立在街道两旁的的老房,龇牙欲裂的土坯墙艰难支撑着将要倾圮的房架,似乎已不堪历史的重载。路面上将要被现代化交通工具碾平的辙痕又要被新铺的水泥地面覆盖,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就此被掩埋在了脚下。再也少有人提起,渐渐被人们遗忘。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其实,量刑如此重的判语似乎一时又让人难以接受。

“你知道刘曜东吗?”在中黄村偶遇一对面走来的中年汉子。 

“刘曜东?干什么的?”汉子有点儿不知所以。 

“就是从前引荐张积中来你们村儿住的那个人。” 

“扯了半天,你说的张七(张积中)儿呀,听说过。”  

“不是张七,是刘曜东,从前你们村一个十分有名的人。” 

来人疑惑的摇摇头,对提到的这个人仿佛是天外来客,不知就里。经过一段长谈方  才知道:中黄崖村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村中实有人数也就三百八九十人左右,刘姓在本村属大姓,不过是不同宗的两家刘。其中一家刘氏早年已迁居孝里诸村庄,本村只有一家刘氏,据传先祖自历城谢庄迁来,已历十一世。当问及刘曜东可是本家时,刘氏族长竟无一人知晓。仔细想一想,也难怪:想当初,刘曜东虽是贡生出身,在中黄崖也称得上是头面人物,可是他傍上了张积中,是张积中的首席大弟子,黄崖寨主要管理人员。在官兵进攻黄崖寨时,曾率山寨卫兵在中黄崖村西的石岭子阻击官兵清剿,并牺牲于此。试想,当时一个政府的欽犯避之都不及,谁还敢引为同宗!时至今日,“黄崖教案”尚无定论,刘曜东始终也还是无人认领的“孤魂野鬼”!

历史是现实的,也是公正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有些人或事短时间内会被人为的掩盖或涂抹了真相,可是历史是人民大众书写的,世间的一切是非功过随着时光过滤器的筛洗,是非曲直终会得到澄清。

继续在村子中穿行。当信步走到前小街,看到位于路东的明代古建筑——三官庙,崇祯年间的遗存。建筑保存完整已令人惊叹不已,而庙院子中成化年间的石供桌就更让人称奇了。庙宇的修建年代与供桌下所镌刻的年号相差几十年,这期间有着怎样的发展过程,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一会儿参看古庙廊厦下的碑文,一会儿又转到供桌旁,企图能从中看出一点儿端倪。徘徊之间,偶然听到一位老人说起,对面前小街腰门一侧是抗战时期峰山县【注】孝里区张元昌区长的故宅。 

张元昌,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峰山县孝里区的区长。关于他的英雄事迹我曾听过许多,惭愧的是却不知道他是中黄崖村人。

疾步来到烈士故居门前,这是一所与其他旧民居一样再普通不过的老宅了。

双门紧闭,油漆剥落的门楣上“党员户”的铭牌分外引人注目。这应是张区长后人的身份证了。他们没有因为父辈选择了为大多数人谋幸福被反动敌人杀害所吓倒,而是前赴后继以责任和担当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如今,他们或供职于政府部门、或在事业单位工作,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走出深山拓宽更加理想的康庄大道。

斯人已去,只有老宅默默地屹立在这里让后人凭吊。

就是在这所老宅,当抗日的烽火烧到大峰山区,受尽地主压迫、长工出身的张元昌走出家园,毅然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因革命思想进步,工作扎实被抗日革命县委、县政府任命为峰山县八区区长。他在领导八区军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未完待续)

【注】1941年9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冀鲁豫边区政府对原长清县进行区划调整:原长清县河东部分称峰山县,河西部分称长清县。1946年,改峰山县为长清县。改长清县为河西线。 


作者简介

王守学,济南市长清区人,农民工。博客昵称“湄湖散人”,文史爱好者,长清区孝里镇传统文化爱好者。侧重于孝里镇的地理、人文研究,兼具本土汉唐文化,以及红色之旅的研究。有十数篇考据性文章及随笔发表在济南社会科学院张华松教授主编的《济南文化论丛》上。

军旅原创文学
与您一路同行
更多详情敬请点击下方平台公告

 军旅原创文学公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