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葱油饼成了奢侈品……

 好办法 2020-07-09

古代汉语里,“子”是个尊贵的词,孔老二一辈子辛辛苦苦传道受业解惑,百年之后被人尊称为“孔子”,引用他说的话,要写“子曰”。公侯伯子男,五个贵族等第,“子”排在第四,绝对可以“老三老四”。但在上海话里,“子”只是个普通的词,而且常常和人的生理缺陷联系在一起。说不出话的,叫“哑子”,听不见的,叫“聋子”。从前的残疾人工厂,上海话叫“瞎子厂”,可见眼睛看不见在各种残疾中排在第一位,是最痛苦的。脑残叫“痴子”,一般自己觉不出来,还挺得意。瘸腿倒不叫“瘸子”,因为上海话里不用“瘸”这个字,叫“跷脚”,或叫“折脚”,形容其走路一高一低的样子。驼背?那就叫“驼子”了。有人认为这些语言带有歧视色彩,我认为说这话的人自己就戴了有色眼镜。说到驼子,上海最出名的“驼子”,恐怕要算做葱油饼的阿大了。

外卖平台上的阿大葱油饼代购页面

今天想起阿大葱油饼,纯属临时起意。一早起床想订份早餐,打开外卖平台看到“阿大葱油饼”字样,好奇点了进去。点进去不要紧,一看真是吓一跳。听说前一阵阿大葱油饼涨价了,卖到8块钱一只,很多朋友惊叹:物价到这个水平了?对比外卖平台,8块钱真是小儿科了。这里的价格是5只128元,6只150元,另外需代购费10元。也就是说外卖平台上代购的葱油饼,平均每个的价钱在25元左右,而且订单送出后需等2-3个小时,每周三休息。我注意到本月已有十几个人下过类似的单,每天平均有一至二单。

阿大葱油饼成了奢侈品

恐怕阿大自己也没想到

图片由@白李 老师拍摄

对了,阿大,不就是我同学大毛家弄堂里的“驼子”吗?南昌路、茂名南路一带,当年有不少好吃的,什么金师傅馄饨、粥天粥地、牛B拉面……后来都没有了,唯独“驼子”的葱油饼发扬光大,成了网红追逐的对象,甚至登堂入室,成为官方叙事体系里“工匠精神”的象征。学生时代我们经常在大毛家“做功课”,大人下班之前,所谓的“做功课”是什么意思,恐怕不必我多作解释。忽然大毛妈妈回来了,“你们这帮小鬼(ju)啊,书不好好读,将来和驼子一样做葱油饼去!”如果是现在,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击大毛妈妈:“阿姨,你不能歧视残疾人啊!”那个年代怎么敢讲,赶紧跨上自行车一溜烟地逃了。大毛妈妈是五星级酒店的西餐厨师,在大毛家总能吃到香喷喷的面包蛋糕边角料,葱油饼?阿大?好好叫好伐。

先煎后烘

图片由@白李 老师拍摄

为何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从大毛家一溜烟飞走的自行车,一飞飞得很远,飞了很多年。大毛在闵行买了房子,阿姨工作过的五星级酒店,老了,据说生意不佳,好在阿姨退休了,做蛋糕的手,抱孙女,冲奶瓶。倒是驼子,生意越做越好,名气越来越大。上海本地的电视台报纸公众号,那都不是什么事,连什么BBC、CNN,都来采访过了。从南昌路转移到永嘉路,生意非但不受影响,反而越做越好,营业时间更长了。当年不放在眼里的葱油饼,成了上海的一道风景。开在南昌路时,我还曾利用“时间差”买过两只尝尝,自从搬到永嘉路,看到排队的长龙,自己就打了退堂鼓。“算了算了,我也算吃过的”,自我安慰一下,离开了。

算了算了,我以前吃过的

图片由@朱栋梁 先生拍摄

是啊,葱油饼,又有什么花头呢?我想无非就是用料要足,要精,做饼的手势、烘饼的火候,要掌握得法,那纯粹就是手感,熟能生巧的。我不知道现在的阿大葱油饼口味如何,以前还吃得上时,我觉得葱放得太多了,反而影响口感。因为葱是切成末的,大量的葱放在饼肚子里煎了再烘,一定会出水,瘪踏踏、糊哒哒的,未必好吃。好的葱油饼,葱不必多,油酥要到位;饼不必厚,两面要煎透。为什么阿大葱油饼会放那么多葱?我猜测可能是价格放在那里,要让吃的朋友有“货真价实”的感受。葱放少了,不合适啊。

我最喜欢的蔡老师葱油饼

注意这双手

葱油饼是家常小吃,上海早餐的所谓“四大金刚”,并没有它的名字,我想是因为它太家常的原因。大饼、油条、豆浆、粢饭,自己家里做是比较烦的,葱油饼简单得多。以前上海人家家户户用钱都紧张,一分一厘都要精打细算,自己家里能做的,就不出去买了。当年的阿大如果掌握做大饼油条的技巧,我想他一定不会去做葱油饼。不过话说回来,葱油饼的制作工艺虽然简单,但要做得好,还是困难的。面团要揉得好、摊到位,油酥和葱的比例要调节得当,真要让人齿颊留香,绝对有难度。上海滩除了阿大,有名的葱油饼不少,什么凤阳路小扬州、瞿溪路菜场李向阳……而我吃过最好的葱油饼,出自我的好朋友蔡小犇老师之手。

蔡小犇老师葱油饼

蔡老师葱油饼成为传奇,有其天时地利人和之妙。他父母都是老革命,父亲来自香港,养成食不厌精的口味。母亲来自山东,做面食的手法似乎是基因里本来就有的。蔡老师更有一双巧手,从事的是制景、美工的工作,却是油画科班出身。丢掉画笔三十年之后,疫情让他重拿画笔,不妨欣赏其中一幅。

蔡小犇老师新作

前两天我在文章里写了一句“上海人的手”,引起不少朋友的共鸣。上海人的手,是有魔力的。经过上海人的手拿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因为上海人精细,观察、分析,掌握了原理才动手,一点一滴,“生活清爽”,绝不苟且,更不流俗。有这样的心和这样的手,画画会成功,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做只葱油饼?更不在话下。

画油画的手做出来的葱油饼

我眼里真正的奢侈品

我只是担心,蔡老师重拾画笔,会不会不作葱油饼了,蔡老师葱油饼,可不能成为吃不到的“奢侈品”啊,哎呀,那可怎么好。哦,对了,按照高考作文的规矩,文章结尾要点个题,说说“子”。蔡老师拥有100公斤以上的体魄,但上海话里,他这样的人不叫胖“子”,而叫“大块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