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有乡试,会试,殿试,高考放在古代算是哪个级别的

 北方文体 2020-07-09

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说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转折好不为过。那么,今天的高考相当于古代的哪一级考试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古代,隋朝之前是没有科举考试一说的,自隋朝建立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以来,直到清朝灭亡,科举制度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科举考试自建立以来,被后代历朝沿用并不断完善,到清朝采用八股文写法,使科举考试走进了死胡同。

要想知道高考与古代哪一个级别的考试相对应,我们得先了解古代的考试划分。

我们以清朝为例,了解一下读书人的考试之路。

第一步:好好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不停地学学学,所以古人写了很多励志的诗句,来勉励后人好好读书。给大家送上一波,唐朝诗圣杜甫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朝抗金英雄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大文豪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爱国诗人陆游:'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古代有乡试,会试,殿试,高考放在古代算是哪个级别的

诗圣杜甫

在所有励志名句中,最有吸引力的还是这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你可能想不到,这句诗是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总之,要想有前途就要好好学。

第二步:参加童试,考上秀才。读书人在过去称为儒生,为什么称儒生呢?因为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后人又推崇孔子,特别是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意志,在全国推广,后代继续延续了这个理念,所以读书人就称为了儒生。

儒生参加童试,成绩优秀被录取后可以进入官学继续深造,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为'秀才'了。秀才属于继续深造的一级,还没有做官的资格。但这是'功名'的起点。有了秀才的身份,就与普通老百姓不同了,可以不交税,见到县官可以不下跪。

古代有乡试,会试,殿试,高考放在古代算是哪个级别的

秀才赶考

第三步:参加乡试,考上举人。秀才里面也分等级,学习优秀的学生称为廪生,国家发粮食,但名额有限,必须是班里的尖子生。再差点的就是增生,也有名额限制,只是个荣誉称号,没有待遇。新考进来的儒生叫附生,因为刚进学校,没有什么荣誉。学校每年考一次,根据成绩排名,然后给出等级,这叫做'岁试',也就是一年一次的考试。

秀才要想成为举人,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但是,在乡试之前,还要参加一次科考,只有科考过了的秀才才有参加乡试的资格,否则,还要复学一年才能再考。

参加乡试成绩优秀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到十名称为亚元。如果中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算是候补官员,哪里有了空缺就可以安排到哪里做官。举人算是国家公务员。在清朝,这个举人的起点是县官,也就是七品官员。要想继续升官,还要参加考试。

第四步:参加会试,成为贡生。在秀才考上举人后,第二年会有一个会试。这个会试,是专门为举人准备的,只有达到举人的资格才能参加。如果在会试中成绩优秀,会被录取为贡生。如果在会试中很牛,考了个第一,就叫做会元。这一级别的可以做到州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委领导了。

第五步:参加殿试,进入最高层。贡生已经是读书人中的牛人,如果愿意考的话,还可以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出题。到了这个级别,来的都是全国各地的精英中的精英,素质极高。如果你的言论被皇帝相中,皇帝会钦点考生为第一名,也就是我们说的状元了,接下来的第二名就是榜眼,第三名就是探花。对于全国前三名来说,以后的仕途灿烂无比,只要不出幺蛾子,最后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大有机会的。对于其他考生,再根据名次做相应的安排。

古代有乡试,会试,殿试,高考放在古代算是哪个级别的

如果一个考生考中了会元,解元和状元,会被称为三元及第

以上是儒生到状元的全过程。那么问题来了,高考算是那一级别呢?如果我们对号入座的话,高考考中的学生相当于秀才。考生考上大学就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如果成绩优秀,还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相当于廪生的粮食供应了。大学毕业后就有了考公务员的资格,公务员就相当于古代官员了。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知道,上大学意味着将来有机会获得好工作,过上好生活,这也是人之常情。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学子们,努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