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埃文她多 2020-07-09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最常见的疼痛综合征之一。该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主要与肩峰下间隙内组织的反复和非自然压迫有关。

具体地说,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关节上囊和肩峰下囊在肱骨头和喙肩弓之间受压。

肩峰下撞击的重复性创伤是造成肩袖内拉伤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撞击的部位位于肩袖的外表面,因此通常被称为“外部”撞击综合征。相反,“内”撞击综合征的特征是肩袖内表面在大结节和邻近的肩胛窝边缘之间受压。
肩峰下撞击引起的疼痛通常集中在肩关节前部,通常会因肩外展60到120度而加重。

由于肱骨的大结节最靠近前肩峰,包绕其的组织更可能在外展弧内受到压迫。有症状的患者的肩峰下压力在整个疼痛弧度内急剧上升。
因为手臂举过头顶的重要性,肩部撞击综合征可导致明显的功能受限。这种情况最常见于反复将肩膀外展超过90度的运动员和工人,但也可能发生在相对久坐的人身上。
肩峰下撞击可在标准射线照相检查中检测到。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X线照片
盂肱关节的异常关节运动是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因素,在肩外展期间肱骨头的过度上移会压迫肩峰下间隙内的内容物。肱骨头过度向上移,可能与肌肉无力有关,如肩袖肌群薄弱,难以协调自然的关节运动。

在健康的肩部,盂肱关节的外展与肩胛骨向上旋转同时发生,通常与肩胛骨更精细的调整(后倾和外旋运动)相结合。大多数研究表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在肩关节外展过程中肩胛骨的向上旋转、后倾和外旋的程度低于正常值。

这些异常的运动学现象被认为是肩峰下撞击的原因,因为它们降低了肩峰肱骨头和喙肩弓的间隙。
一些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病史的人群,在外展过程中肩胛骨向上旋转和后倾稍大。这些看似矛盾的运动学可能是一种补偿机制,用来增加肩峰下间隙,从而降低撞击的严重程度。
不管肩胛骨运动学的具体模式如何,重要的一点是,肩胛骨运动的微小偏差可能会对肩峰下间隙产生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尤其是考虑到其他伴随因素,如囊肿胀。
肩胛骨静止时的“错误”姿势也被认为是肩峰下间隙缩小的一个因素,在其他神经系统正常的人中,“不良”或懒散的姿势通常与肩胛胸关节有关,肩胛胸关节是异常向下旋转和过度伸展的位置,通常与肩胛骨过度前倾和内旋有关。
这种姿势与胸小肌紧绷或过度扭曲有关。这种不正常的肩胛骨姿势可能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

肩胛胸关节姿势不良或异常的病理机制复杂,且不完全了解。除了胸肌小肌紧绷外,其他原因可能包括颈椎和胸椎姿势改变;坐姿异常;疼痛回避;肩关节肌肉(如前锯肌和肩袖肌群)疲劳、紧绷或无力;并降低了肩胛骨和肱骨之间的自然运动顺序的肌肉协调性。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也可能是由与盂肱关节更直接相关的病变引起的。这些病变可能包括韧带不稳、粘连性囊腺炎、后囊过度紧绷(以及相关的肱骨头向喙肩弓下部过度前移)、盂肱关节周围肌肉紧绷。
最后一个因素可能是肩锁关节周围形成的骨赘,肩峰钩状异常,或肩峰下间隙及其周围结构肿胀和破裂所致。

不管是什么原因,每次撞击发生时,脆弱的冈上肌腱和肩胛下囊会进一步受到创伤,常常导致肌腱慢性炎症甚至断裂。肱二头肌的长头和盂肱关节的上囊也可能受到创伤。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治疗目标包括减少肩峰下间隙的炎症,调节和加强对肩袖和肩胛胸肌的控制,提高对肩胛胸关节运动和姿势的动觉意识,并恢复肩部的自然活动范围和关节活动。
肩撞击综合征的十种可能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盂肱关节(盂肱)和肩胛胸关节的运动异常
“懒散”的姿势会影响肩胛胸关节的对齐
控制盂肱或肩胛胸关节运动的肌肉疲劳、无力、控制不良或紧绷
肩峰下间隙内和周围组织的炎症和肿胀
肩袖肌肉肌腱过度磨损和随后退化
盂肱关节不稳定
盂肱关节下囊内粘连
盂肱关节后囊膜过紧(以及肱骨头向喙肩弓下缘的相关前移)
肩锁关节周围形成骨赘
肩峰或喙肩弓畸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