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验案

 昵称1Z7nN02j 2020-07-09

方剂的加减变化,要求对单味中药很熟悉,也要对每味药的量-效-毒关系胸有成竹,如此才能保证我们所开出的方,有验而安全!

举乌梅丸方验案为例:

梁某,男,56岁,2001年9月20日初诊。

主诉:腹泻腹痛反复10年。曾经过一次急性肠炎腹泻以后,遂经常反复发作,后来病情加重,每天7~8次大便,经中医治疗时好时作。症状特点是吃动物性食物则先痛后泻,吃生冷食物如水果、冷饭、冷饮则泻水不痛,大便黄白相间,有少量黏液,有时大便不能自控,常自觉腹部受凉或受热时立刻腹痛肠鸣。此外,还有口干、口苦,腹部时有下坠感,胃纳很好,因腹泻而不敢进食。

刻诊见面色青黄,舌苔薄黄,舌边尖红,脉弦数有力。纤维肠镜检查数次,示为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此患者虚实都有,寒热夹杂证,令人难以下手,理中、痛泻要方、香连、平胃、白头翁汤等都不合拍。于是想到了“又主久利”之《伤寒论》乌梅丸方(338条),《长沙方歌括》便记上心来。“六两柏参桂附辛,黄连十六厥阴遵,归椒四两梅三百,十两干姜记要真。”分析该方结构:有干姜、肉桂、制附片、细辛大辛大热之品,也有黄连、黄柏大苦大寒之品,既有参、归补虚扶正,又有连、柏祛邪,梅、椒杀虫。寒热虚实同用正合本证。

处方:乌梅15g,黄连10g,桂枝6g,黄柏6g,红参6g,制附片(先煎)6g,北细辛6g(先煎),干姜12g,当归5g,川椒5g,肉豆蔻6g,木香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忌生冷油腻食物。

10月8日复诊:服上方后,大便次数减少为每天5~6次,有明显疗效者,是腹鸣、腹痛好转约2/3。因为国庆放假,未能及时复诊,断药数日,其腹痛又作,大便次数复增如前,并伴坠胀感,效不更方。原方去木香加粟壳4g,黄芪15g,10剂。

10月29日三诊:腹泻已基本痊愈,每日大便1~2次,仍为稀便,无黏液,下腹隐痛及坠胀均已不存在,偶吃肉少许也未有复发。查其舌苔薄黄,舌质正常,脉已不弦数。遂以参苓白术散和乌梅丸合方,减粟壳,嘱制作水丸,每服9g,每日2次,温开水吞服。连服3个月,10年痼疾得愈。再复查肠镜,未见异常。

本案方用全方,加减药不多,都是严格按临证需要进行的,剂量也控制到少而精,既不会加重肠胃负担,又能起到点睛之效。二诊时去木香,是虑其行气反促肠胃蠕动,加粟壳4g收敛,黄芪15g升阳,以补久病之中气不足,很快使大便次数减少。

选用乌梅丸,首先不要囿于“吐蛔”二字,只是胆道蛔虫才用,那就错了。应该跳出《伤寒》条文之框,其着眼点是虚实相兼,寒热错杂。胃肠炎、癣疾、皮炎、湿疹都可用;伤寒多心病,有些精神性疾病也可用,所谓“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者。四川乐山江尔逊老中医为善用乌梅丸者,可参考其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