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医案之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

 三和行者 2021-12-26

汪某某,女,43岁,2021年4月3日初诊。患者腹泻2年余,暑重冬轻,晨起洒洒形寒,腹部隐痛阵作,伴轻度里急后重感,泻下粘液便,肛门稍有灼热,面白不华,纳谷不香,手足不温,疲乏肢困,经潮量少,夜寐尚可。久经中西医治,疗效不佳,由亲属介绍,门诊试治。薄腻不躁,质淡白而润,脉沉细而弱。体温36.8℃,左下腹轻度压痛。查大便见黏冻样,白细胞10~20个,红细胞5~10个。

证属:脾虚湿热,运化失调。

治则:寒热并治,虚实兼顾。

拟方:《伤寒论》乌梅丸加减。

处方:制附片10g,先煎半小时,肉桂5g,后下,仅煎5分钟,川椒3g,细辛3g,干姜5g,黄连6g,黄柏10g,党参10g,当归10g,乌梅10g。7剂,水煎服。

4月10日复诊,腹泻明显缓解,泻时无腹痛,仍有黏冻。法证对应,效不更方,嘱再服1周,大便已成形,每日1次,已无黏冻,精神转佳,四肢复温,纳谷已香,苔薄白,脉弦细。嘱服乌梅丸早晚各6g,以资巩固。

体会:本案寒热错杂,虚实兼夹,正合《伤寒论》乌梅丸方意,故原方改汤,投之获效。乌梅丸系《伤寒论》“厥阴病”中治“蛔厥”效方,组方寒热并用,虚实兼顾。乌梅丸经方可以新用,临证可治偏头痛、眩晕、胁痛、腹泻诸症。但其投必以面白不红、口渴不饮、苔薄不燥、脉沉不数为主症,再辨证而复其用量:凡寒重于热者则4味温药加量,如制附片用15g、肉桂10g、川椒2g、干姜10g,2味凉药减量,如黄连5g、黄柏5g;反之,热重于寒者,则4味温药减量,如附片10g、肉桂5g、川椒1g、干姜5g,2味凉药加量,如黄连10g、黄柏10g,其余4味用量不变,如党参10g、当归10g、细辛3g、乌梅1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