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请赏析一下?

 369的书柜 2020-07-09

元代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是名副其实的;而与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所作《天净沙·秋》也好不逊色。咱们从欣赏角度,一一作个读解。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首先写道:“古藤老村昏鸦,”这一句诗人描绘了秋之景色,我们通过诗人运用的意象看出这样一幅画面:有一棵老树,树上缠着枯藤,一只昏鸦站在上面叫个不停。这就描写出了秋天冷落、萧瑟、凄暗的景象。

接着写道:“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个比较温馨的画面,是近景。就是小溪上有一座小桥,桥边有一户人家(也可以读解为:在缓缓而过的小溪旁,有一户人家,一个老农扛着锄头从小桥上走过)。

再接着写道:“古道西风瘦马”,古道,是说很少有人走的路,此是暗示偏僻之路,表现了秋之凄凉之感。西风,即是秋风。这里我们可以去想象:在萧瑟的秋风中,骑着一匹清瘦的老马,踽踽独行在荒芜的古道之上。此时也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肝肠寸断的游子还浪迹天涯。

最后一句点出了羁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小令在结构上和写法上独具特色:

首先诗人营造了秋之荒凉的环境,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昏的。从色彩上看,都是暗淡的,这正是“秋景”所特有的特征。从形象上看,枯藤和老树都是无叶的,感觉没有生命的气息,只有“秋风扫落叶”的肃杀之气。

而诗人在这之后,用了一个小反转,小桥之下有流水,流水旁边有人家,这一迹象触动了游子思乡情绪,人家都聚在家里,自已却在这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骑着瘦马行路,也不知道今夜能走到哪里?

最后挽结,太阳已落下,思乡的人断肠于天涯。承上而来,抒发了自已的思乡情怀与心中凄清的酸楚。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抒情上的特色,在前面尽力铺叙,主要运用列锦的修辞方法,抓住秋天的物景,加上富有秋景特征的词语来修饰,营造出悲秋之氛围,并由远及近,由物到人,层层铺垫,最后引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说,整首小令看似尤其简单,实则层层叠加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极尽一个羁旅在他乡游子的内心苦痛。

另外,拋开这首小令之作,也可以感受到诗人骨子里的悲凉与对人生的无可奈何。也许这就是这首小令成为“秋思之祖”的主要因素吧。

白朴的《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夕阳西下之时,片片残霞似火,天际外横卧着一处孤零零的村庄,淡淡炊烟袅袅升腾,几只黄昏归来的乌鸦,静静地站立在老树的枝头,天空哀鸣着远去的孤鸿,一派深秋凄凉肃杀的气氛。

再看眼前,青山叠峦,绿水潺潺,遍地是白草、红叶、黄花,正装点着这萧瑟肃杀的秋天,为之增添了些许活力。

这首小令在当朝时评价相当高,可与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相媲美。

作者手法高妙,篇中用的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

每一个名词和形容词的组合都代表一种景物,每一样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从动静来看,日、村、树是静的,而烟、鸦、鸿是动的,彼此映衬,和谐有致。

从色彩来看,既有落日余晖的明亮,又有深秋晚景的暗淡,明暗对比,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加强了画面所传达的感情色彩。

尤其是后两句,妙手调众色,集青、绿、白、黄、红五种颜色于一体,色彩斑斓,相互辉映,把一片秋色点缀得鲜明、绚丽、多彩,堪称妙笔。

这种表现特点与马致远的“秋思”完全相近,彼此争胜毫厘之间。

解题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