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风采】孙建军||我的追求和期许

 昵称70808387 2020-07-10


 

我的追求和期许

孙建军

我到张店法院快二十年了,在沣水法庭担任副庭长,实际上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办案法官。

我在法官生涯中,自己和自己相比,觉得成长进步了很多。受到过山东省高院、淄博市中院和张店区的表彰,立过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还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优秀法官”。

这些荣誉既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奖励,也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荣誉应该珍惜,不应该看得过重,更不能够背上包袱。唯有继续努力,才能够不负众望!

要谈法官经验,要论办案成果,我真不敢说是我的强项。而且,我感觉距离很多同行还有很大差距。我们法官队伍高手云集,办案更是硕果累累。回望一路走来,只想坦露心迹,说一说我的追求和期许。

我是一名人民法官,追求丰厚的学识,期许无愧这份担当和责任

丰厚的法学素养,是做好法官工作的基础。我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学得是法医学专业。在大学期间,法学基础理论不是我的专业。进入法院从事法官工作,自然需要补齐短板。更何况院校所学知识与法官工作现实有着隔代落差,需要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别说是不下功夫,就是下功夫小了、慢了、晚了,也肯定跟不上趟。

走出大学校门,很难再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安静学习。我只能在工作之余抽时间、挤时间,哪怕是几分钟、几小时,也都是学习的良机。只要遇到,我就抓紧。不放松,不泄劲,积少成多,叠加累进。我相信,只要储量蓄能,终会有所进步。我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读完了山大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

法官工作,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面向实际,直面现实,学习理论与钻研探索相结合,加速积累实践经验,实现“知识型长进”与“经验型提升”并进同升。这就需要一方面继续广学博览,兼收并蓄,积累深厚的理论功底、广泛的法学知识、严谨的逻辑思维。另一方面必须虚心求教,切磋探讨,提高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庭审的掌控力。两相结合,才能够胜任法官的担当,履行法官的责任。

经过一番努力和不断积累,能够在每次拿到案件卷宗的时候,迅速找到案件聚焦点。从认真阅卷做起,通过仔细分析证据,总体把握案件脉络,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能够用心进行思考,透过纷繁复杂的案情,准确抓住案件关键点,指导当事人围绕案件争议问题进行举证、质证、辩论,适时、适度地运用庭审技巧和加强掌控能力。庭后进行司法裁决,能够做到判决案件定性准确,司法文书适用法律正确,逻辑严谨,说理充分。

近三年来,共审结民事案件1100余件。做到了无超限,无差错,无涉诉上访。法院每年做大数据统计,办案数量和质量,幸运地排在了前列。

我是一名人民法官,追求卓越的能力,期许高效化解诉讼和纷争

法官能力的强弱,会在实际办案质效上有明显差别。说起法官能力,我有深切体会。我刚到法院,先从书记员干起。眼见一位位资深法官,胸有成竹,从容应对,不慌不乱,不言自威。而有些新手,则语焉不详,神态紧绷,犹豫踌躇,不敢决断。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内心进行过评判分析:按说那些新手与那些资深法官相比,专业学识并不差。在某些方面,可能还要高出一截儿。那为什么具体到实际办案,会表现得如此不同。与自身学养,会有那么大的落差呢?说到底,还是能力上的差距。也就是说,实际办案能力,仅靠书本知识,仅靠院校模拟,仅靠短期实习,那是远远不够的!

对法官来说,学识和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学识不足,会营养不良。能力不行,会力不从心。学识是能力的底蕴,能力是学识的强化。真正吃透理清这些关系,也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每一位法官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一件个案都有其独特之处,每一个节点都需要用心把握,每一次法律适用都值得学习借鉴。所谓能力,就是在这样每一人的经验、每一个的用心、每一次的借鉴中,积攒储备而得,依样模仿而成,揣摩演化而来。

我就是在不断的观摩学习中走上法官岗位的,开始了真正的法官生涯。我接手过各种案件,面对过各色各样的当事人。实实在在讲,我能够像我所羡慕、佩服的偶像法官那样,做到内心有底气,临场不慌乱,吵闹不干扰,言行不失措,都是学习借鉴而来。后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察,我觉得无论办什么样的案件,准备得越充分就会越自信,预想得越周全就会越好办。实际办案能力,需要个案的搓揉,需要历练的累积。不经受实际煎熬,就难以成型成器。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是不是有心,能不能用心。这比个案历练更重要,比点滴累积更快捷,比耳提面命更高效。

将近二十年,我见识过海量的案件。特别是在派出法庭工作期间,案件种类繁多,当事人各个不同,琐琐碎碎,繁繁杂杂,确实很忙,确实很累。可是,正是通过自身的忙累,也引发了自己的思想启迪和对法官人生的思考。

现在想来,行走在最基层法庭,忙碌在第一线办案,如同天天面对厚厚的、深奥的教科书一般。既需要在知识的天宇遨游探究,也需要在法律的领地躬身践行。吃苦是必定的,受累是必须的,付出是必然的。也正因为这样,使我见识了很多,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增长了很多,从中悟出了人民法官的真实涵义。我时常静心对自己的法官人生进行心灵叩问,我愿意以自己的一生,继续思索,深化认知,详尽解读,完成跨越。

人生在世,怎么会不忙?哪里能不累?如果是为了追求和期许而忙而累,那就忙也忙得心甘情愿,累也累得痛痛快快。学会在忙碌中磨练,学会在劳累中释放,这是人生境界的又一种收获!

在当下,繁忙和劳累已经成为法官工作的常态。有人说:“经常加班,就是无能的表现。”可是,时间就那么多,工作量却无休止地蹿升,远远超出额定负荷。职能的担当,绑定的责任,不加班加点,怎么能够完成?又怎么能够放心?

任谁再说我们无能,都用不着去费口舌辩解。而是自然从容面对,坦然接受,任劳任怨,全力承担!换取另一个角度看,还有谁、还有什么样的工作生活,能够比我们更充实、更具价值、更有意义?

我是一名人民法官,追求民心的和谐,期许实现相逢一笑泯恩仇

法官受到使命驱使,办案不能滞后于形势发展。倡导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让人民感受公平正义,都会与法官办案丝丝入扣,环环衔接,处处连带,时时显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眼位”,就是已经耳熟能详的“和谐”。

可能有人会觉得,法官办案是依法作为,与是否和谐牵扯不大。其实,社会和谐与否,民事诉讼就是一个显性指标。法官处置民事诉讼的能力和水平,常会左右甚至决定这个显性指标的起伏状态。既然是这样,怎么能说法官办案与社会和谐没有牵扯呢?

当然,法官办案的意义和作用,不能牵强附会,不能刻意而为。但是,法官经办每一起案件,都必然涉及到相关当事人。相关当事人通过应诉、审理、控辩、判决或调解,在强化对法律、法院、法官认知的同时,也会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散布传播自我认知。这样看来,还真不能把法官办案看轻了、看浅了、看小了。

我说过:“有的人一辈子可能就打一次官司,打这一次官司的印象会影响他一生。再普通的案子,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大事。作为法官,有责任、有义务把公平正义让当事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有责任、有义务让当事人知道法官想正事、有正事、办正事。千万不能让人在背后乱嘀咕,被人戳脊梁骨!”

虽然说法官办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但是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来看,还是通过司法调解结案的实际作用更好。有很多案件,司法判决不难,而判了案子就结下了梁子,甚至成为世代打不开的死结,世世辈辈记仇结恨,对家庭后人,对社会影响,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处。而调解结案,两头劝,两边忙,确实很操心,很费劲,很不容易。但是最终能够让当事人各有退让,握手言和。在心理上趋向和谐,在思想上没有抵触,在行动上不再对立,这实质就是为实现社会和谐累积着贡献。

在各类案件中,尽管有一些当事人,为利益之争而昏了头,甚至失去人格,没有底线,致使案件成为老疙瘩案件,当事人也成了老疙瘩头。但是,无论如何法官也要尽到最大努力,遇上老疙瘩头也要往回拉,而不能轻易松手放弃。越是难办的案件,越是做起来费劲的工作,真正办好做完,其积极意义和积极作用也就越大。

我办理的很多调解案件,少则三五个回合,多则十几个来回。遇到当事双方不能够理解的,重复调解几十次都是常事。与当事双方的电话沟通交流,更是难以计数。不分时间早晚,不管白天黑夜,自己在任何时间都不怕被打扰,自己的一切都可以服从于办案需要。有很多调解案件尽管很难,最后实际效果却很好。不仅当事人满意,我自己也觉得有一种成就感。我所办理的办案,调撤率占经办案件的60%左右。

我觉得,整天没完没了的办案,开不完的庭,干不完的调解,磨不完的嘴,跑不完的腿。确实忙了点儿,累了点儿,难了点儿,苦了点儿。可是,心向追求,心向期许,那也是忙而心悦,累而所愿,难而不惧,苦而觉甜。

我是一名人民法官,追求坦荡的心境,期许堂堂正正行走于人世

自身处在法官岗位,必定会受到人们瞩目。在社会全方位目光检视之下,有的人内心沉静,从容镇定;有的人心绪不宁,如芒在背;有的人心无畏惧,满不在乎。在我看来,法官只要坦荡无私,就应该时时事事处处保持第一种状态。如果是意念杂乱,没有真正把心思用在依法办案上,就难免处在出格越线的第二种状态。如果是松松垮垮,对对付付,稀里马哈,不当回事,也就必然会跌落在第三种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时时事事处处保持第一种状态呢?我觉得,最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的思想干净不干净,行为检点不检点,心境坦荡不坦荡。思想理念决定日常行为,日常行为反映真实心境。制度规定只能使不守规矩的人感到难受,自觉律己者身在其中则会感到莫大的自由。更何况有些事情,根本用不着别人监管。自身拥有的起码觉悟与良知,就应该懂得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深刻教训犹如醍醐灌顶。是那些人不够聪明?是那些人不懂利害?是那些人手段不高?是那些人生性柔弱?肯定不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是利害面前失方寸,是手段倒把自身毁,是心存侥幸难侥幸。我们自然不能和那些人相提并论,可那些人的人生起伏、痛悔教训,值得我们三思,值得我们借鉴。

说起来法官整天在办案,忙得几乎啥都顾不上,哪里有时间、有精力分心他顾?但是,不要忘记:法官没有与世隔绝,办案不会处于真空,人情世故总会缠绕,有隙总会空穴来风。工作这么多年,办过这么多案件,交往这么多当事人,哪能不摊上各种各样的事情?哪能不遇上难以推脱、躲避的人情世故?哪能不撞上迎头抛来各种各样的诱惑?而我的行为原则就是:任凭风卷雨飘,我行我素不摇。实际上,能够坚持,就能够屹立不倒;能够拒绝,就必然无愧无悔;能够说服,就可以立于不败;能够安稳,就不会火烧眉毛。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仰俯自如,从容坦荡,无畏无惧,堂堂正正!

也许,我的追求似乎突兀高大。可是,我觉得只要认准了方向,只要能持之以恒,即便是高大的追求,也会在努力中越来越缩短距离、看齐目标。也许,我的期许似乎缥缈浪漫。可是,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理想,只要不轻言放弃,即便是浪漫的期许,也会让理想的蓝图变为希望的现实。

我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追求,一如既往地怀有期许。为此而坚定,为此而坚持,为此而努力,为此而奋进! 


作者简介
孙建军,宁夏灵武人。1976年9月出生,2000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法院技术室、刑事审判庭、沣水法庭工作。


主播简介 

苡子,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省、市朗诵团成员。学业职业都浸润着文学,希望诵读的声音能带着文字飞翔。 

展示新时代文学新风采  打造新时代文学新高地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

2.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自动过滤,费时编辑后将导致无法推送,请自尊。

3. 了解征文事宜请点击:【齐工开物杯】“人间有爱”主题有奖征文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