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客书法论坛:也谈笔法

 老邻居888 2020-07-10


也 谈 笔 法

任启政     

书法主要是由毛笔书写的线条和点画构成的。康有为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就是笔法。要使书法的线条、点画具有抑扬顿挫、方圆欹侧、刚柔曲直等变化,产生艺术魅力,关键就在于笔法如何。所以学书主要的是讲求笔法,讲求笔法的变化。笔法不是指一般的执笔法,而是指点画的书写法则,如逆入平出、藏头护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中锋用笔等。

一、运笔作字,要以骨为主,筋骨并用

书法,多骨者遒劲,多筋者妍媚。但骨尤重于筋。书之有骨,犹如人之骨骼,是人体的栋梁。孙过庭《书谱》云:“骨力偏多,虽妍丽之阙,而体质存焉”。这就是说用笔作书,首先要注意骨力。所以作书切忌多肉痴肥,肥则气滞而神颓。但是只存骨气而缺筋肉,则又偏于枯槁无遒丽清润之气。

晋卫夫人《笔阵图》中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宋黄庭坚说:“肥字需要有骨,瘦字需要有肉。”

我们在作书用笔时,首先要注意骨力,力求做到多力丰筋、骨肉匀称。俗话称“颜筋柳骨”,颜真卿楷书的特点是丰筋,柳公权楷书的特点是多骨。作书写字如能取柳之骨,取颜之筋,便能多力丰筋。学唐楷,先学欧柳,再学颜,就是先立骨,后丰筋。

二、要从方笔入手,方圆并举

书法自从有毛笔以后,用毛笔作笔画,遂有方圆之分。方笔圆笔各有特点:方笔严整、凝重,易得骨,但易流于板滞;圆笔浑劲、轻灵,易得筋,但易软弱。故康有为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并说“方圆虽然不同,然妙在方圆并举。”

因此,初学书法应以方笔为宜。因毛笔聚毫成锋,性柔而散。用笔书写,自然形成方笔。方笔是毛笔的自然运用。同时,方笔以笔毫平铺纸上,容易着力,而且笔画丰棱俊整,最易得骨。方笔楷书有:《爨宝子》《杨大眼》、《魏灵藏》、《孙秋生》、《始平公》及欧阳询父子所书各碑。方笔隶书则有《张迁碑》、《衡方碑》、《鲜于璜》及清代邓石如、赵之谦等帖。

三、用笔宜慢,快慢互用

行笔慢,易着力,书势沉着,故初学者宜慢。但过慢,则又失神气,难以劲健。这就要随着运笔的熟练程度,逐步加快,但又不能过快,过快则又失势易流于漂浮。 

王羲之在《书论》中说:“凡书贵乎沉静。”“仍下笔用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迟则中物不入。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急?至如鸟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鸟之脚急,斯乃取形势也。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要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宜慢则慢,宜快则快,快慢互用,书乃有趣。

四、不同书体笔法

1、篆书笔法

学书应从篆入。傅山说:不知篆籀从来,而讲字学书法,皆寐也。学篆宜先通六书,熟习篆法,篆法既熟,其他诸体则已铺好基石。篆书笔法,就表现形式来讲,主要是藏锋;就笔锋在点画中所处的位置来讲,主要是中锋。篆书用笔主要在两个方向:平行于纸上,藏锋逆入,中锋行笔;垂直于纸面上,是杀锋铺毫,上下提按的动作。篆书任何一个点画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逆锋而入;行笔:中锋行笔;收笔:平出。重点是中锋行笔,即:立笔铺毫,立笔,即笔杆始终垂直站立于纸面上运动,铺毫,即杀锋跪毫,毛笔主锋和副锋一起运动,万毫齐力。同时还有转笔,即笔毫锥面在纸面上的旋转运动,笔毫着纸的侧面不停地变换,笔毫椎体绕笔杆轴线旋转,称为“绞锋”,绞锋产生的效果,有墨色向边廓撑开的趋势。

2、隶书笔法

一般讲:圆笔藏锋统属篆法,方笔露锋统属隶法。篆书起笔采用逆入平出法,即先向与行笔相反的方向逆入做一个圆点状,然后反折使笔毫平铺纸上,以达到万毫齐力,中锋行笔之目的。而隶书一般采取逆势切入法,即点法起笔。写横画需直入笔锋,竖画需横入笔锋。点法起笔比篆法起笔更趋便捷。

隶法起笔逆入作点,如主笔横可在纸上作有形之逆,其法是与行笔相反方向点锋入纸,逆势轻落,逆入后迅速将笔略提,提到笔锋与纸面将离未离之时作点,如图钉状。短横可在空中作无形逆势,然后作点如切刀状,一般写横画时作斜直落点;写竖画时作斜横落点。

逆入作点后,调锋是隶法起笔一大关键,但用笔最忌偏锋,而隶法起笔切入作点后,笔尖在上,笔肚在下(横画),或笔尖在左,笔肚在右(竖画),笔锋呈偏侧状,若平拖过去,一偏到底,就会犯用笔之大忌,故点后之关键在于调锋。调锋之法,可用手腕带动笔尖,加之提按,提时以笔心收归笔画中为度;按时以笔毫平铺为度,边走边调,逐步将偏锋揉入画中。也可转动笔杆调锋,横画顺时针、竖画逆时针方向轻转笔杆,以调正笔锋。调锋动作要轻捷灵巧,不使笔锋溢出画外。笔画中段仍中锋行笔,而收笔则含蓄平出。所以隶法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3、楷书笔法

楷书用楷法,包括点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一系列法则和要求。笔法有:

“永字八法”——侧(点)、勒(横)、努(竖)、趯(读替,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八法又有“运笔八法”——落、起、走、住、叠、围、回、藏。(用于一个笔画的运笔过程。)

“八诀”(欧阳询)——“点”如高峰之坠石;“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等,由卫夫人笔阵图发展而来。

4、行书笔法

行书是改变楷书的笔法,尽量用简洁的笔法。起笔弃去楷法的逆入回顿法,而是抢锋顺入;收笔时弃去停顿回锋,而是直接放锋,或上带下连。行书的钩笔则弃去楷法驻锋回钩,而是顺峰左转直接放锋。

简笔连画是行书的重要笔画。行书重行,为了书写时简便,在不影响基本字形的原则下,可以将就近的笔画连在一起,以减少起收笔的时间。连笔的法则是顺势,相同或相近的笔画可以相连,背势的笔画多数情况下不能相连。

笔断意连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笔法。行书各种点画之间都存在彼此的联系、呼应。一个字两笔之间有距离,不能连带,甚至不能连丝作一笔处理,又要在运笔过程中连带起来,顺势而行,只得用笔意萦带的办法使笔画与笔画之间取得联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萦带牵丝的实体;另一种是笔断意连,即在两个笔画之间前一个笔画收笔和下一笔画的起笔,通过形态、笔势的示意,在人们意念中形成的联系和呼应。

连绵用笔和超长笔法,也是行书的笔法之一。如行书字与字之间的萦带用笔,以造成章法上的连绵不断的气势;行书中超长竖笔和撇画的运用(苏东坡《寒食帖》中“湿苇、衔纸”竖画的拉长),来改变布局,以白当黑,加重虚实变化。

总之,笔法是书法临帖和创作的关键,是书家的必修课。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