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乐寺

 黑龙江波涛 2020-07-10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的“普乐寺”也是“国1”中为数不多的寺庙中的一座,其历史、艺术、科学等文物价值毋庸置疑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普乐寺,正是因为那座重檐圆顶旭光阁,又称“圆亭子”,位于承德避暑山庄东北、磐锤峰以西的平岗上。

普乐寺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当时,清朝政府彻底平定了几次叛乱,使西北一带更趋隐定。

为了团结边疆少数民族,进一步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乾隆遂决定修建这座庙宇,供来避暑山庄朝觐乾隆皇帝的哈萨克、维吾尔和阿尔克孜等西北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瞻礼之用。名“普乐寺”,取“普天同乐”意。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遗憾的是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期间,普乐寺遭到了严重破坏,树木大量被伐,寺庙内几乎见不到古树,古建筑也几近坍塌。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拨专款进行全面保护修缮,一批珍贵的文物得到了抢救和保护。下片借用于网上,感谢原作者!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普乐寺坐东朝西,打破了坐北朝南的汉式寺庙的建筑规则,其明显的目的,是以“避暑山庄”为轴心,面向山庄,与其他的几座寺庙一起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普乐寺占地2.4万平方米。建筑形式也是汉藏结合,前半部分承袭伽蓝七堂,后半部则融入藏式风格。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普乐寺有前后两个山门,前山门向西,正对避暑山庄。后山门面东,正对磬锤峰。乾隆皇帝认为磬锤峰为神物,故在寺的后部又辟一个山门,这是中国寺庙中极为少见的建筑布局。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西向“避暑山庄”——蜿蜒的围墙)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磬锤峰)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东朝磬锤峰)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以上两片看得到后门)

普乐寺前半部分为典型的汉族寺庙形式,由山门、钟、鼓搂、天王殿、宗印殿和慧力、胜因两配殿组成。

前山门为单檐歇山顶,中辟大门,左右有旁门。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往东是天王殿五间,殿脊用云纹花琉璃瓦,上置三座琉璃喇嘛塔。

天王殿殿脊用卷草琉璃瓦,中置三座琉璃喇嘛塔。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天王殿後面为宗印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覆琉璃瓦,屋脊装饰色彩缤纷的琉璃饰件,以数条黄琉璃龙贯穿起来。正中镶釉瓦喇嘛塔。两边有宝伞、金鱼、宝瓶、莲花、法螺、法轮、法幢、八扎等吉祥八宝。注意!不一样的八件,并非左右对称。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宗印殿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配殿(慧力殿和胜因殿),均面阔5间。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宗印殿后部为以条石砌筑高3米的金刚墙围砌而成的高台阇城

阇城又称经坛、坛城,共三层。

第一层和第二层为正方形石台。第一层有门殿三间。台上建有 4门

正门西向,为面阔 3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式碑亭。内置乾隆撰书的《普乐寺碑记》一通,四面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记述了兴建普乐寺的目的、经过和意义。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第一、二层台有雉碟。第二层四周环布琉璃喇嘛塔八座,形状相近,色彩各异。四角台座为八角形,白色。四面正中台座方形,颜色分别是西紫、东黑、南黄、北蓝(此处“度娘”的介绍有误)思泉喜欢古塔,以下围绕八座喇嘛塔多拍几片。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第三层石台四周是云龙纹石栏。正中为普乐寺后部主体建筑旭光阁。阁平面为圆形,直径21米,高24米,重檐黄琉璃瓦攒尖顶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旭光阁内中央圆形石须弥座上,旋转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制曼陀罗。曼陀罗内供胜乐王佛(又称上乐王佛)双身铜像,俗称“欢喜佛”、“欢乐佛”,为观世音菩萨的变体。不让拍照,本想从网上下载一片,然属于“儿童不宜”,也就算了。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旭光阁顶部有大型天花藻井,呈半球形,中央为龙口衔轩辕镜,衬以浮雕云纹,向外的第二、三圈装饰有斗拱,第四圈浮雕孔雀,第五圈为游龙,第六圈装饰有斗拱,最外侧是云纹饰边。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综观整个寺院,宗印殿以前汉式部分采用对称手法,给人以严谨的感觉。

到了阇城部分,则随地势的高低变化,建筑物的布局比较灵活,尽管在变化中,但始终突出主体建筑。

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除砖、石、木之外,大量使用了各色琉璃制品,使庙宇格外富丽堂皇。特别是在建筑色彩上大面积采用黄(包括鎏金顶)、红、白、绿、黑、蓝等单色调或间色,对比中求得和谐与统一,尤显得壮丽华美。




【国保打卡】(69)普乐寺(国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