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

 家在黄岛 2020-07-10

文/马林霞

 生命,就是一次旅行。在生命的旅途中,每个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遇见。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描写这样那样的遇见。

《诗经》里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多么撩动心弦的遇见;《红楼梦》里“这位妹妹,我曾见过。”这是宝玉与黛玉初次见面,欢喜的遇见;歌曲《传奇》里“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有忘掉你容颜。”这是多么刻骨铭心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决定一生的遇见。

遇见,仿佛就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于我而言,这种神奇是我在30多年前遇见了英子。

那是在高中入学的第一天,一个和我同样梳着马尾,并且身材、长相都和我差不多的纤细的大眼睛小姑娘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眼前一亮,恍若遇见了另一个我。英子看到我也是一见如故,更奇巧地是我俩被安排在同桌。

从此,两个小姑娘成了最好的伙伴。我们都是城里走读生,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哭,一起笑。英子很善良,虽然只比我大一岁,但对我总是像大姐姐一样,事事让着我,护着我。

记得,唯有一次,我俩发生了一点小矛盾,我把英子气哭了。是我不对,英子却没有和我发生口角之争,只是默默地掉眼泪。我知道她是在让着我,我也哭了。后来,我俩都破涕为笑,没有争吵,不用解释,因为彼此都懂,我们是最好的姐妹。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小零食可谓是奢侈品,而家庭条件比我稍好一点的英子,每当家里有人出发从外地带回来好吃的,她总会带一些给我这个“小馋猫”吃,那美美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虽然年纪很小,很单纯,但心里也会感觉到暖暖的。

同桌的我俩,总是形影不离,步调一致。课堂上,有爱听的课,我俩都聚精会神地听讲;遇到不愿听的课,我俩会共同偷偷地开小差,玩游戏。

有一次,上政治课时,我俩开小差不听讲被老师发现了,非要给我俩调位不可。我俩都慌了,苦苦哀求老师不要让我们分开,低着头向老师承认错误,保证以后上课认真听讲,不开小差。

一位刚毕业不久的男老师也许是看到两个小姑娘的窘相,“噗嗤”一声,笑了,说了我们几句,放了我们一马。我俩也互相递着眼神偷喜。

彼时,两个小姑娘,单纯的就像春天里的小草,一味地生长,一味地绿着,别的什么都不管。就像碰到文、理分科这样重大的问题,我俩也是步调一致,都没和家长商量,都报了文科班。

当时,我报文科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我喜欢文科,最头痛物理、化学。而英子的文、理科都挺好。当时报文科的同学不是很多,因为都觉得学理科要实惠一些。英子却毅然决然地和我同时报了文科班,她的举动是不言而喻的,令我很感动。

 那时候,还不知道有闺蜜这个词,只是强烈地感觉到身边有英子这样的姐姐真好。

我和英子继续同班、同桌。上了文科班,似乎轻松了不少,不用再和令人头痛的物理、化学纠缠了,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因为我俩都知道,机关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学,国家也会包分配工作,这使我和英子都放松了学习。

我们经常看一些课外书籍,记得英子喜欢看《收获》的刊物,我俩一期又一期地更新着看。我也经常捣鼓一些长篇小说书籍,我们会轮番着看。

那时,我俩都非常喜欢的外国长篇小说《飘》,至今还在英子的书架上,经历了几十年的沧海桑田,书页都发黄了,英子却还把它像文物一样珍藏着。她说,这岂止是一本书,这是一个念想。听了这话,我的眼睛湿润了。

虽然高中时光已过去30多年了,但我们上学时形影不离走过的青春岁月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仿佛还能泪眼朦胧地看见那些青春的足迹。

后来,我们都长大了,参加了工作,又都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双双圆了大学梦,弥补了在校高考落榜的遗憾。

再后来,我们都各自结婚生子,虽然我俩不再形影不离,但我们的心从未离开。想念了,彼此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次倾诉。每一次心灵的触动,每一次真情流露,每一次情绪宣泄,都令彼此心心相惜。每一次相聚,一个表情,一句话语,便能听出彼此的心事。那些说不完的心里话,是彼此心灵最好的慰藉。

 “酒越陈越香,情越老越浓。”这是英子最近和我说过的话。是的,一个人随着年龄越来越老,更能体会真情的可贵,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人生难得一知己,今生遇见英子,足矣!

马林霞,家在黄岛。爱好音乐,喜欢读书、写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希望“爱”能在自己的文字中流淌。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刘培蕊

校稿:毕瑞霞

复审:刘培蕊

发布:静    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