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曾经年少为书狂

 家在黄岛 2020-07-10

J

JIA ZAI HUANG DAO

|   家在黄岛   |

有 声

读 物

一年前遇见《家在黄岛》这个文化阵营。它就像打开在我面前的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自然,人文,社会;沙龙,专访,公益。一群热爱读书、喜欢用文字诠释生活的人聚在一起——“哦,原来你也在这里呀”。幸会!每晚八点与它相约的习惯,也常令我感怀起那些曾经年少为“书”狂的日子。

大家庭的拮据,让年少的我不敢奢望什么。但对那些闲书的渴望没有一刻停止过。看到小伙伴手捧着散发着油墨馨香的小人书,欢欣愉悦地徜徉其中时,我的眼睛会蓦然一亮,讨好地偎在旁边蹭几眼。有时,有书的小伙伴就怕宝贝被人抢走了一样,躲开我们。这种眼巴巴的感觉,如同小虫,啃噬着我求“书”若渴的心灵。    

父母虽然没有闲钱花费在吃饱穿暖之外的事情,但是他们重视子女的读书,敬畏凡是带字的东西。抽屉里满满都是母亲折叠平整,带着字的杂七杂八。当然,抽屉也成了我们时常“读书”的学堂。我们在这狭小的天地里,陶醉于精神世界的满足。

随着识字量的增多,我也想探索一下抽屉,书本之外的世界。每每对书都有着抵不住的诱惑。记得小学三年级时,看到同龄的小伙伴因为有一个当教师的姨而有了几本属于自己的闲书。我是如此地羡慕和渴望。继而,内心便厌恶起家庭的困顿、父亲的吝啬,甚至故意把篮子里的牛草统统扔掉来表达这种恨意。

可是这些举动并没有从父亲那里淘得钱来买几本闲书。于是,我策划并实施了冒险行动。我偷麻袋里的花生、地瓜枣,以此交换玩伴的小人书。在这样的“厚礼”面前,小伙伴被“俘虏”了,终于答应借给我两三本再翻就要散页的书。

我知道我们小孩子更容易出尔反尔的。我必须在那个小伙伴反悔之前,快速“饱餐”。连母亲吩咐我去北坡里割牛草,我都没顾地应声。脾气有点粗鲁的父亲一把夺过小人书就要撕掉。我眼泪汪汪地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父亲只好作罢。

傍晚跟哥姐割草归来,听母亲说,书被小伙伴取走了,我气地对母亲大吼。父亲停下端着酒盅的手,恨恨地瞪了我一眼,一口把酒闷下。母亲怕父亲揍我,不停地替我保证:先干正事儿,把学上好了。看到母亲袒护我而又无奈的样子,我后悔对母亲说了粗话。   

用地瓜枣、花生交换小人书的伎俩,最终还是被父亲发现了。随着“案情”的明朗化,父亲也把放在麻袋旁的老鼠药,恨恨地拿走了。不过,看书的快乐远远可以忽略父亲那让人胆战心惊的逼问。父亲看我宁要书也不要过年新衣服的决绝,也就顺了我的执拗。

后来,父母把家里的花生进行了战略转移,把麻袋搁置在我们够不到的地方。为此,我失望了好长一段日子,渴望低头走路在地上会发现一枚硬币或者可以用它交换小人书的东西。不过,低头走路的日子还是随着与日俱增的失望结束了。后来,父亲给过我跟七姐几本残缺不齐的小人书,还有几张皱巴巴的报纸。我不知道父亲在经过多少次的失望之后,才在某个角落幸运捡拾到的。在那一霎那他会是怎样的欣喜?长大后,想起这些,颇觉心酸。

不管怎样,幼年的我还是通过各种方法徜徉在“书”的王国里。小人书、连环画、家里糊墙的报纸,都是我们乐此不疲的“书”。夏天静谧的傍晚,空旷的田野,锦缎般的晚霞,悠闲的黄牛,偌大的天地间还有一个手中捧着小人书如痴如醉的我。那时,因为识字不多,对书里内容的理解其实是囫囵吞枣的,但那些插图却培养了我想象的能力。小小的人儿竟然能抛出很文的话语让已经有不少知识的哥姐愣上半天。最能让父母自豪的是年少的我成了给远方亲戚写信的“一支笔”。这也许受益于我读烂群“书”吧。

那时,虽不知“三更有梦书当枕”带给人的慰藉和温暖,但那时求“书”若渴的我,的确是拿它当枕了。我想,在梦里,我定会因着气息如兰的一枕书香而露出孩童无忧而满足的微笑吧。

记得那时父母很重视我们的学习,他们虽不能告诫我们说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文邹邹的话语,但他们每天默默地辛苦劳作,就是对我们的最大鞭策。 带着父母的嘱托,自己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跳出农门的信念,我步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中学时代。父母辛勤的劳作,日见苍老的脸庞,时时响在耳畔的告诫,那为了十几元钱而酝酿好几天才敢开口的窘迫,让我一心扑在能够帮我跳出农门的课本知识上。为了父母的希翼,为了姐姐们的辛苦,为了逃离土坷垃的切实愿望,我们为吃上“国家粮”而潜心读书。

父亲对我们学业的严厉,让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有一件事,现在想来还是有些愧疚。初三时,枯燥的学习,加之书本之外的世界,让高度集中的大脑再也不是那么地无懈可击了。记得那时,校园流行武侠剧以及琼瑶的爱情剧。年少的我,还是经不住诱惑,偷偷阅读了《聚散两依依》等让少男少女悸动的篇章。我完全沉浸在这与枯燥乏味的课本不一样的世界里。剧情的吸引力,青春的懵懂,让我一点点游离于学习之外。面对一落千丈的学习成绩,我学会了撒谎。直到有一天,父亲拿着一本我不小心落在家里的小说(小说已经被同学们传看得早已没了封面)急急地赶到学校,我才如梦初醒。我颤颤地接过小说,看到父亲如释重负,笑吟吟离开的背影,我的心好像被什么生生地刺痛了。严厉的父亲,把它火急火燎地送来,是把它当成了我的课本!

后来三年的高中生活,尽管我也偶尔看看哥姐订阅的小说月刊,但是我能把控自己,让高度紧张的大脑有一个闲暇的缓冲。记得那时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张贤亮的《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喜欢他带着乡土气息的人性的温暖以及新锐的思想。邓友梅的《烟壶》《那五》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那时,家里就有好多哥姐大学读过的书。因为“要好好念书”的信念时时警醒着我,不去读那些所谓的可能影响学习的“坏书”,只在每月大休时或假期里才敢放任自己一回。

开卷就有益。我想,是这样的。年少时,涉猎的东西,它是潜移默化到你的骨髓里的。

再后来,可以有很多时间读读书的大学生活,却是在百无聊赖中虚度过去了。现在想来,时间被挥霍得让人心疼。

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后,又因多了更多看似合理的借口,与那个年少为书狂的自己,渐行渐远。看着书橱里那些被束之高阁的书,心生惭愧。好在一年来,有《家在黄岛》的引领,让我时不时重温一下“三更有梦书当枕”的少年狂,亦让我更加领悟到了下面这段话的真谛:

“我们坚持读书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的生活,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

文/张金秀

简介:青西新区第六初级中学教师。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于随心随性随行随拍随写中,把平淡的日子过得一样有了诗意。

主播/王淑骅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热爱生活,喜欢插花等。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尝试,这会让我们不断的成长。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刘培蕊

校稿:刘培蕊

复审:陈   洁

发布:刘培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