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中秋杂忆

 家在黄岛 2020-07-10

20:00

每 I 晚 I 八 I 点 I 与 I 您

相 I 约 I 家 I 在 I 黄 I 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近中秋,许多往事也在月夜的清辉中浮现出来,和着曼妙的《月光曲》,款步而来,心里的琴弦也就在如水的月光里漫溢开来,像遍野的野菊花,肆意、凛冽。

  中秋节总少不了一块月饼,现在的月饼可以说是品种繁杂,口味多样,商家较着劲地出奇翻新,我们却越来越吃不出记忆中的那块月饼的味道了。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青岛月饼,用食品纸包裹得四四方方,上面一块红纸上印着:“青岛月饼”四个字,外面渗出油渍,到八月十五的晚上拿出来,一家人分享这团圆的喜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昏暗的灯光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在眼前晃动,那是多么好的时光呀,我们正当年少,父母正当年壮。

  记得不管日子再怎么窘,八月十五的这顿饭都是除了过年以外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鸡鸭鱼肉一应俱全,当年春天养的小公鸡必得宰上一只,秋天刚收的芋头一定要炖上一盆,萝卜粉条炖大豆腐刚好时令,鱼也是必须要有的,寓“年年有余”之意。

       要置办一桌像样的饭菜,在那个年月真的挺难为做母亲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母亲总是很有仪式感的来准备这顿饭,而且还会破例让我们喝一点酒,那时孩子能喝的就是小香槟,现在是买不到了,但一直记得那味道,穿越时光,依然清晰。

  记得小时候我有连续两年在八月十五发高烧,可以说是米水不进,眼看着月饼放在眼前却一口也吃不下,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那是很残忍的一种诱惑加折磨,所以记忆犹新。而属于我的那块月饼,母亲会一直给我留着,只等我病好了,来打这一年一次的牙祭。还好有爷爷陪着我,给我讲月亮上的故事,吴刚、嫦娥、玉兔的故事就是那时候听来的,爷爷上过几年私塾,总是懂得比别人多,所以,一直觉得他很了不起。

  中秋还是丰收的季节,记得每当此时,花生、玉米、黄豆堆满了场院。白天,晾晒的黄豆在阳光下能听到爆裂的声响,农人们用连枷给黄豆破壳,用木锨扬净皮屑,肉滚滚金灿灿的豆粒便脱颖而出,尽情张扬着这个季节所有农民的丰收的喜悦。晚上,清冷的秋风里披了衣在灯下摘花生聊家常,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这劳作也是一种消遣,一天的疲惫在谈笑风生中消去大半。有时候收音机里播一段评书,或者一段吕剧茂腔什么的,更是美不胜收的事。

  爷爷窗外的那棵葡萄每当这时也熟透了,爷爷为了防止我们偷吃或者害怕我们眼馋,一般在果实长成之后就用纸包起来,等全部熟透了才摘给我们吃,总也要留一两串过八月十五,而贪吃的孩子们常常偷偷抠了来吃,到采摘的时候有的纸包里早就空空如也,爷爷只是被气得吹胡子瞪眼无计可施,骂一句:“这些小兔崽子!”也就罢了,实实的有趣,我可爱的爷爷,总是这么宠爱着他的孙儿们。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我们借月亮表达的一种亘古不变的美好祈愿,又是月圆时分,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垠,此心安处是吾乡吧。

文/薛素爱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成员。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因着一份痴恋,在文字的世界里怡然自乐。闲时一盏茶,兴起一纸墨。吟诗弄花,烹茶展卷。煮字为文,风月娟然。

主播/籽墨

简介:薛亚伦,90后,上泉朗诵社会员,现在美丽的灵山岛任教。爱朗诵,好配音。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姜蕴青

校稿:薛亚伦

复审:裴   珊

发布:刘培蕊

“家在黄岛”主编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西海岸新区人文生活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