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家在黄岛 2020-07-10

20:00

每 I 晚 I 八 I 点

与 I 您 I 相 I 约

家在 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公元七一八年农历九月初九,秋风送爽,艳阳高照。

  今天是重阳佳节,胞弟王缙上个月临时回了山西老家,平日里经常一起谈古说今、饮酒论诗的朋友都陪家人登高望远去了,王公贵族、达官显人们也不见了踪影,于是只剩下了王维孤零零一个人,心中顿生惆怅。

  已是日上三竿,十七岁的少年王维独自一人在驿馆内,百无聊赖。想想与胞弟王缙来到长安求学转眼已经两年了,两人天资聪慧、多才多艺,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盛名远扬,深受王公贵人追捧。要说在平时也不会如此冷清、孤寂,但每到春节、中秋、重阳这样的节日,朋友们都与家人团聚去了,眼下在这繁华的长安城里举目无亲,越发显得寂寥无助,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王维取来菊花酒,一个人独斟独饮。三杯酒下肚,顿觉眼前迷离恍惚起来,身体仿佛插上了翅膀,飞越绵延八百里秦川,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华山之东的山西永济。

 
 

  这天一大早,王缙便开始张罗着带领全家老小到郊外的小山上登高。当地有个习俗,每到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求吉,祈福平安。这个习俗的流传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东汉时中原一带瘟疫流行,有个叫桓景的人历尽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习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出来害人,破解的办法是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扎在胳膊上,然后登高,喝菊花酒。桓景马上回去通知了村上的人们赶快登山避难,这一天果然大家都平安无事,傍晚人们回到家中时发现“鸡犬牛羊,一时暴死”。此后每年的九月九日,人们都要登高避难。后来瘟魔不再出现了,而重阳登高的风俗却流传了下来。

  王缙与家人来到山上,放眼望去,只见漫山遍野五彩斑斓,层林尽染,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往南飞去,正是秋意浓郁时!山上早已来了无数红男绿女,头上、胳膊上插满了茱萸,孩子们你追我赶嬉闹着,大人们指指点点谈笑风生,一起往山顶涌去。王缙携一家老小,缓缓爬到山顶,只见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阳光尽情洒在大家喜悦的脸上,头上的茱萸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美丽动人。他们手牵着手,一起眺望远方,共同祈求全家团圆、幸福平安。

  “我来了!我来了!”突然,一个悠扬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大家定睛一看,只见远处的一片白云快速漂来,王维正站在上面朝他们拼命挥手…….

  “是哥哥回来了!”王缙兴奋地大叫。大家也都兴奋地欢呼起来。于是,全家人兴高采烈地围坐一起,拿出菊花酒,边饮边谈,共享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兴奋……

  一觉醒来,已是黄昏。王维拍了拍脑袋,还有些头晕,原来中午喝了点酒,加上心情不爽,竟沉醉过去,做了一个悠长的梦。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顿时涌上心头,不禁黯然泪下,百感交集之下,他提笔运力,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文/刘云志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成员。家住积米崖,爱生活、爱运动,爱划拉点东西,聊以自娱尔。

主播/张静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希望能用声音传播文字的力量,与您共同思考生命中的一切遇见。

每 I 晚 I 八 I 点 I 与 I 您

相 I 约 I 家 I 在 I 黄 I 岛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翟贵梅

复审:裴   珊

发布:陈   洁

“家在黄岛”主编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西海岸新区人文生活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