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童年记忆

 家在黄岛 2020-07-10

20:00

每 I 晚 I 八 I 点 I 与 I 您

相 I 约 I 家 I 在 I 黄 I 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土生土长在黄岛一个靠海的小山村,是地地道道的庄户孩子。常听上一辈人说五六十年代过的苦日子,吃糠咽菜度饥荒,忍饥挨饿过日子,那时家家都贫穷,户户都落后,可依旧响应上级的号召,团结搞生产。

  我记事时估计也就四五岁光景,那时都八十年代初期了,可农村依旧贫穷:小山村不大,破破烂烂,低屋矮墙,狭窄的小胡同,破旧的门板顶着弱不经风的门楼子,墙体有石头垒的也有黄泥土夯的,搭配着坑坑洼洼的土路,形成了一幅地地道道的贫穷农村画面。

  记忆中的大人小孩穿着土布粗衣,补丁摞着补丁,多数面黄肌瘦,男人穿的几乎就两三种色调的衣服,灰色或青蓝色或军绿色,女人多数以印花或方格为主,色调比男人多些,妇女大都扎着头巾。吃的也是极差,最早时记得玉米面跟地瓜面还有地瓜干作为主要粮食,听大人说这还是极好的,他们六零年都没得吃,只能挖野菜,吃地瓜叶充饥,很多人都饿死或者胀死。我们觉得那是大人讲故事而已,现在想想都是最现实的事。

那时候的人虽穷,但人与人都充满了人情味,见了面都问候一声,比如称呼“大兄弟”“二婶子”“二大爷”……都道一声“你吃饭了?”“你去哪啊?”……很少有低头不问候就过去的。

  我小时候干过很多活,记忆最深的是牵牛耕地和放牛,现在还能想象出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几岁的小孩在牛的前方拽着牛缰绳,牛儿吃力地拉着犁,后面是我的二大爷一手扶着犁一手挥动着长长的皮鞭儿,弓着身子喊着牛,汗流浃背地劳作着……

放牛还倒是件挺开心的活,跟牛儿为伴,整天围着荒野和沟壑转悠,牛儿不停嘴地嚼着嫩草,嘴里分泌的黏液拉出一条条长长的透明丝线,尾巴来回甩着,赶着身上的苍蝇,吃饱了就找个地方趴下闭眼休息,嘴却始终不停地咀嚼着……

  最开心的就是跟小伙伴们玩闹了,那时候的小孩子们常常甩着个大鼻涕,露出来的脖子上和手脚背上全是“铁灰”,大人常说孩子身上的灰都打成铁了,所以叫“铁灰”,因为那个年代卫生条件太差,常年不怎么洗澡,也就夏天时候去海边或者水塘游戏时略微泡洗泡洗身上的灰。

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游戏很多,比如捉青蛙啦,荡秋千,捉迷藏啦,捕蝉啦,抽陀螺啦,打沙包,玩自制链条火药枪…那时农村几乎没人买玩具也没钱没条件买。全是自娱自乐,靠自己捣鼓着玩具玩,总是从白天玩到大半夜,有时大人吆喝着才勉强回家去,甚至大晚上再偷跑出来继续聚堆玩。

尤其玩捉迷藏,总是偷偷钻到柴草堆里面藏着,让别人找不到,一呆就是很久,还乐呵呵地偷着不敢笑出声,那些找的常常跑得满头大汗,乐此不疲地喊着“你快出来吧,我都看到你了,别藏了”。有时候人家找不到就都回家了,而藏着的还怕被抓到就藏很久不肯出来,其实想想都些是小傻瓜,呵呵!

  春天的时候,天气暖和了,小河湾的岸边柳树开始抽芽,在两棵树之间栓一根结实的绳子,小伙伴们三三两两在一起荡秋千,大家轮换着荡,轮换着摇,总是把人摇得老高,大声嬉笑着,荡得越高叫喊的声音越大。现在想想都后怕,万一手抓不住绳子就会被甩出去,会跌得很重,可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依然玩的那么刺激。

等新柳树枝条抽出长长的嫩黄色的柳牙时候就会割些下来做成柳环戴头上玩,再找几条适合做柳哨的割下来几段做成柳哨吹。那些指头粗点的树杈就砍下来做成弹弓叉,接上两条橡胶皮子,中间由一块薄牛皮连接就做好了一个弹弓,小伙伴在一起找小鸟打着玩,或者寻找一个目标射击,比一比谁的准头好。

  夏天游泳也是最开心的事了,小伙伴们有时去海边沙滩游泳,常会捉小鱼、小虾和小螃蟹玩,那时的天很蓝,海水很清,海天一色,广袤无垠的大海偶尔漂着几条小渔船……我们那儿好多老房屋都是用海草搭建的古老的海草房,直到现在还有部分保留下来的老房子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初夏时节,尤其刚刚下过雨后,水塘里蛙声一片,小伙伴们也学青蛙声音寻找露出头的青蛙,投掷土块或者石块去打,常常把青蛙吓得钻进水里不敢露头,蛙声戛然而止,有时能够抓到活的青蛙,就会找根细绳绑住一只腿看青蛙蹦跶着玩。

三伏天到处都有蝉鸣声,蝉儿满树上都是,我们小伙伴常用竹竿一头绑个铁圈缠些蜘蛛网在上面,用来捕蝉,总是能粘好多蝉,然后装进袋子里回家分了玩。晚上的时候就相约一起去树底下寻知了猴,一晚上可以抓很多,洗干净就可以上锅炒着吃,味道很香。

  秋天小伙伴们最多的就是去海边钓鱼,总是扛着自制钓竿和自挖的钓饵挎着竹篮子去钓鱼,三两个人一伙,去海边找些大的礁石挂上鱼饵把鱼竿伸向远处石缝深处,一会就会有鱼上钩,当鱼儿咬钩,通过鱼线传到鱼竿上的那种感觉特别兴奋,总是能钓到好多鱼,半篮子不成问题,涨潮了扛着鱼竿回家。小土路坑坑洼洼,曲曲折折很远,走累了也饿了就去人家地里偷花生或者地瓜吃。

  小时候的冬天是很冷的,记得小河边总是结了厚厚的冰,而且河冰持续时间很长不会化冻,我们小伙伴们总是在上面滑冰玩,那些调皮的孩子会用大石头把冰砸些冰窟窿,然后在周围踩跺,直到炸出一道道裂纹或者断裂湿了鞋子才罢休,常有小伙伴因为湿了衣服回家被大人揍,想想也挺搞笑。也喜欢下雪天,那时候雪比较大,厚厚的,整个小山村白茫茫一片,那种白雪皑皑的景象真美!雪地里小伙伴们扔雪球打雪仗,在平整的斜坡上把雪踏平实当冰滑,也有无限乐趣。

  最巴望的应该就是过大年了,进了腊月门就能听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尤其到了小年后,大人买了鞭炮拆开来分给小孩子们放,能兴奋的好几天都不睡觉,各自拿出来比一比谁的多,放一下听听谁的响,把引信破一下再点燃,时间会久一点才响,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听那一声爆炸声音。

多少个日日夜夜盼望的时节终于等到了,那种愉悦那种欢心甭提了。年三十各家各户都很忙,男人或者老人们都忙着摆弄着各种祭祀物品,总是那么隆重又神态庄严,心里面就有着很好奇的感觉。

女人们就忙乎着包饺子,做好吃的,一年到头难得吃顿饺子,小孩子们总是熬到半夜不睡觉,巴望着放鞭炮吃饺子。那时候烟花很少,多数人家放点鞭炮或者二踢脚,能燃放魔术弹就算是非常有钱的大户了。五更时候放完鞭炮吃过年夜饭后,我们小孩子都要去家族的长辈们家挨户拜年,那时去到人家里就都抢着捡地上的炮仗筒(也就是没有炸的那种小炮仗)。

直到装满好几个布兜,等着第二天跟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战果”,用来做自制的链子枪火药,或者自制的螺丝“炮仗”火药……直到正月十五,长辈给我们买了“滴答几”拿出来互相玩玩,在黑暗的角落里燃放看着火花四溅,嗅着燃放过后的火药味,我们的“年味”也就慢慢接近了尾声……

  快乐的童年陪伴了我们很久,我们这群小伙伴们慢慢也都长大了,成年了,有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段快乐的时光依旧在眼前,想想多美好啊!在那个没有玩具没有电脑电视,没有网络的年代里,那群脏兮兮的小孩跑着闹着追逐着,欢笑声嬉闹声传得很远很远,仿佛依然回响在耳边……

文/薛清苹

简介:70后,居住在薛家岛南岛小镇,土生土长的黄岛人。从小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崇尚自然和谐、原生态的生活与环境。

主播/任香红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喜欢随性自然的过生活。朗诵是我的业余爱好,希望通过朗诵能给灵魂片刻的自由。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刘培蕊

校稿:薛素爱

复审:任香红

发布:静   秋

“家在黄岛”主编

请戳一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