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我的母亲

 家在黄岛 2020-07-10

20:00

每 I 晚 I 八 I 点 I 与 I 您

相 I 约 I 家 I 在 I 黄 I 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刚刚过去的秋天,是一个值得人产生思念的季节。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每当看到满树丰收的果实,我总能想到我那忙碌了一生,最终却又像悄无声息的落叶一样逝去的母亲。

  自打我记事起,每天清晨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烈日炎炎,当我看到别的婶子大娘们在树荫下乘凉时,我也曾天真地问母亲:“娘,什么时候你也能像别人一样坐在树下歇口气,啥时候你才能吃完饭,坐下来陪我们姊妹们好好聊个天,说个话?”母亲总是笑一笑说:“那咱全家就以后吃了这顿不管下顿了呗。”

  是啊,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在我们姐弟还小的时候,家里壮劳力只有父母二人,可吃饭的嘴却有五六张,母亲除了和父亲一起没日没夜的操劳,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呢?就算是下雨天,母亲总算是能坐下来了,手里却也是从来没歇着,穿针引线,缝缝补补。

      小时候我总在想,我们的衣服实在是不结实,要是没有破的那么快,就不会让母亲每天那么忙了。可现在想想,当初一件衣服,大姐穿完二姐穿,二姐穿完又轮到我穿,浆洗缝补无数遍,又哪能结实呢?

  那年月,谁家的日子都不是很富裕,别说有多余的闲钱去置办三大件了,就连吃的饭,也只是能填饱肚子,没什么油水可言。可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却总是把最好的吃食留给父亲和我们,而她自己吃的,永远都是最差的。可不管条件多艰难,母亲对于节日的态度,却从来没有过一丝的怠慢。

  常听母亲念叨,不管平时吃的有多差,过日子总要有年有节,一定不能让孩子们忘了那些重要的节日。所以,每到逢年过节,母亲总是会做出那个年代里最好的饭菜。而小时候的我们,最盼望的也就是过节,以至于多年之后,当我们姐弟五人成家立业,我们也一直记着母亲的这句话,对待节日,从不敢有半点松懈。

  改革开放后,村里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可我那勤俭了一辈子的老母亲,却依然不舍得倒掉哪怕一点点的剩饭剩菜。有时候我们偷偷给她倒掉了,母亲还总是要絮絮叨叨一番,说我们这些小辈不知道过日子,刚吃饱饭,就忘了从前的苦日子了。

  清贫的生活持续了那么多年,却从没有磨灭母亲那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且不说同族同村的人无论谁家有了困难,母亲都会前去帮忙。就算是面对一个素昧平生,衣衫褴褛的乞丐,母亲也从来没有厌恶的把他们赶走,而是从自家的口粮里省出那么半块窝头,几片地瓜干,塞到他们手上。

  有时,母亲甚至会把他们的破碗中倒满清水,生怕他们吃急了噎到。看着我们不解的眼神,母亲也只是笑笑说:“你们姥姥曾经和我说:‘伸个手不容易,但凡日子能过得去的人家,又有几个愿意伸手向别人要的啊’。”

  母亲虽然出身大户人家,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念过一天的书,也不懂得什么太大的道理,可这并不影响母亲的通情达理。她老人家总是教育我们,一定要尊敬长辈,她也总是身体力行地为我们做模范榜样:不管是不是一个生产队的,只要在路上遇到人家,总是会笑着打个招呼,从不会低低头,装作没看见的走过去。

  我们姐弟出门前,她也总是嘱咐我们,骑自行车出门一定要过了村头的大街才能上车,因为在车上不方便和别人打招呼,如果遇到长辈,这会显得很没有礼貌。即使到现在,有时开车回家,我们也会提前在村口下车,慢慢走回去,沿途不断地和遇到的熟人一一打招呼。

  她也从不允许我们拿别人的一针一线,如果被她知道,骂肯定是少不了的,更严重的怕是会挨上一顿打,然后再被母亲勒令将东西送归原主。她嘴上常挂着“饿死不做贼”这样一句“警句”,这也是被她视之为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人生准则。母亲的话,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成为了我们的教育子女的道德规范。

  又是一年秋天到了,看着窗前的球兰花蓦地坠落,突然一阵酸楚涌上心头,眼泪在眼眶里转了转,终究没有落下。无论过去多久,作为女儿,我始终很怀念母亲在世的日子:想念母亲做好的一道道热气腾腾的菜肴,想念母亲带着老花镜为我缝制的棉被,想念母亲用她那双被岁月侵蚀的粗糙手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想念我那操劳了一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文/韩美霞

简介:既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女儿,还是一名优秀的排版工人。热爱多彩的生活,更热爱这个有趣的世界。

主播/王淑骅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热爱生活,喜欢插花等。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尝试,这会让我们不断的成长。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刘培蕊

校稿:刘鹏来

复审:裴   珊

发布:裴   珊

“家在黄岛”主编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