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乡亲们的梦想

 家在黄岛 2020-07-10

20:00

每 I 晚 I 八 I 点 I 与 I 您

相 I 约 I 家 I 在 I 黄 I 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年过而立,家乡情节愈加浓厚,每逢闲暇,总想回去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见一见那亲切朴实的乡亲。

1

村名由来

  山中有村,名曰:圈里。明洪武二年,刘显真、刘显辉兄弟由贵州甜水井迁来立村。因四周环山故曰“圈里”,解放后“圈里”雅化为“劝礼”。村子依山傍水,坐落在铁镢山与月季山下。站在古老的齐长城上俯瞰整个村庄,若隐若现。村中有庙,庙中两棵古老的银杏树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

2

祖辈的梦

  六汪劝礼,方言“圈里”“圈了”,叫一声,顿觉亲切、朴实。

  家乡四周环山,交通不便,进村只有一条路,世世代代就以耕种那一亩三分薄地为生。乡亲们为了多打口粮不得不垦荒扒山,但依然过着勉强填饱肚子的生活。走出大山,成了几代人的梦。望着天上的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星,不知道贫苦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走出大山,一直是村里人的梦想。父辈耕地,孩子放牛、放猪、放羊,没日没夜、辛苦劳作。为了生活,父母不得不牺牲大的儿女来照顾其他兄弟姊妹,在那个物质匮乏不重视教育的年代,小的也慢慢辍学在家。于是,生活就这样陷入了耕种娶媳妇,娶媳妇生娃、生娃耕种,越穷越养、越养越穷的循环中。告别大山,成为一个难圆的梦。

3

梦中

  不知什么时候起,村里办起了小学、初中,来了几个教书先生,让世世代代的村民第一次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村里人第一次有了现实的梦,纷纷把孩子送进学校,只图儿女能有一天走出这大山,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于是,村里有了第一批走进学校的孩子。在那刚刚能填饱肚子的年代,大山里的学校却别有一番风景:有的领着弟弟妹妹上学;上学用筐子捎着地瓜、地瓜干,有的用地瓜顶学费;还有的闲时上学,忙时回家干农活;班里的学生还有年龄差距比较大的,根本学不好。祖辈们普遍没有文化,更没有意识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有点知识或家庭背景的,把孩子送出去当兵,当成走出大山的梦想。

4

追梦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村里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穷则思变,村里人开始想方设法增加自己的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古人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村里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地、山、林承包给个人,也就是“大包干”,充分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

       村民开始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培育果树。在种好地的同时,养殖家禽,牛、羊、猪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牲畜。那些大牲畜牛、驴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耕地,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于是,村民的收入逐步提高,村里出了不少“万元户”。

  过去,青年人娶不到媳妇,外面的女孩不进山,成为困扰村里的大难题。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特有的“换亲”、近亲结婚问题开始逐渐减少。但人们穷怕了,也想脱离山里生活的苦,就想方设法把子女的户口迁出农村。于是,非农户口成为村民梦寐以求的心愿,因为这个梦,村里有了第二批走出大山的尝试者。

  物质生活的改善,使村民开始重视精神生活。村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那个物质不太富裕的年代,电视机让没走出大山的乡亲们第一次真正了解外面的世界。作为80后出生的一代,处在由穷脱贫、说富非富的时代,深切体会到了时代的变迁。有顾不得在家吃饭等着看电影的时光;也有和小伙伴在一起捉鱼摸虾的欢乐;更有一群孩子挤到别人家去看电视的情景,这些都已成为美好的回忆。

  物质条件的改善,祖辈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现实社会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要想圆自己不能圆的梦必须寄托在儿女身上,上学脱农成为走出大山的重要途径。

       山里娃告别小学、来到初中,初中从村搬到镇,山里孩子求学的艰辛可想而知。从村到镇12里的山路,其中6里是山坡,刮风下雨必须自己骑车上学。坚持就有收获,村里出了第一个中专生、第一个大专生、第一个本科生,走出大山的梦逐渐成为现实。

5

圆梦

  随着振兴乡村战略不断在农村吹响改革的号角,乡亲们不再满足当前的收入,农忙种地,农闲打工,只为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年轻人纷纷在城里买楼买房安家置业,终于走出大山,圆了几代人的梦。

  时代的变迁、改革的深入、国家的优惠政策,农村的发展也获得良好的机遇。国家在税费改革的基础上取消农业税,彻底结束了种地拿钱的历史。山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村里通上了第一条水泥路,后又修上了柏油路,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家家户户装上宽带,吃上了自来水,村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巨大改善。

  如今,置身村中,感受到的不再是贫穷落后。天蔚蓝、地翠绿,四季有花香,处处有鸟鸣,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嫣然一副世外桃源景象。乡亲们肯定有了一个新的梦想:愿村庄越来越好,愿家乡人生活更幸福!

文/刘术俊

简介:中共党员,青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作为80后体验了农村的辛酸苦辣,以史为鉴,写文以教育下一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主播/小鱼儿

简介:于全玲,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抱朴守拙,好古敏求。喜文字,修己以敬;喜诵读,修己以安。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姜蕴青

校稿:徐晓燕

复审:裴   珊

发布:姜蕴青

“家在黄岛”主编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西海岸新区人文生活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