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小说丨亲娘(四)

 家在黄岛 2020-07-10

20:00

每 I 晚 I 八 I 点 I 与 I 您

相 I 约 I 家 I 在 I 黄 I 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二天是周末,王恩浩和郭老三用自行车把两个孩子带到了医院。两个孩子这是平生第一次来到县城,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他们怯怯地跟着大人们来到爹的床前,他们蹲下身,手扶着爹的胳臂,叫一声“爹”,目不转睛地看着老郭。

老郭露出了笑容,示意他们坐在旁边。荆玉华对两个大人说:“来的时候带的钱都交上去了,今早上护士说后面的治疗还需要不少钱,你俩回去把家里的牛卖了吧!”

老郭听到此话,将头往上抬了抬,他急切地喊了句:“不要!”

  郭老三问了句:“那以后种庄稼咋办?”她坚持自己的意见,说:“没有牛就不用种地了?我用镢头刨,照样不耽误!”王恩浩说:“要不借一借还不行?”

荆玉华知道,庄户地的人们日子刚有了好转,哪家有更多的闲钱呢?荆玉华说:“家里的那头小牛到下年也就中用了,不用怕!”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两个大人待了一会儿就走了,他们回村去张罗着卖牛,幸亏这头牛,还能卖上好价钱,它挽救了老郭一命。只是,它去了别的人家,还能不能享受到老郭那样细心的照料?

  周末的这两天,两个孩子帮着娘照料着爹,荆玉华终于能歇一歇,晚上也能睡一个囫囵觉了。两个孩子一来,李医生来的次数也多起来,他知道两个孩子上初三,学习很好,而他家的儿子也上初三,这样,他们之间就有了一些共同的话题。从李医生的言语和眼光中能看出来,他很喜欢他们。每次检查完老郭后,不急着走,转过身问孩子:“你们将来要考什么大学啊?”

孩子们有些窘迫,他们这么多年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没人跟他们探讨,荆玉华也没有,他们报之以微笑,答道:“不知道。”

李医生说:“学习这么好,应该对未来要有个设想了。”

“俺老师说考中专,考上就是城里户口了。”二林说。

  李医生摇了摇头,荆玉华殷切地看着他说:“李医生,你给我们拿个主意吧。我们都是庄户人什么也不懂,您快帮着点,给我们指点一下。”

李医生说:“当然,考上中专,能早参加工作,给家里挣钱,但是我觉得还是考高中,再去考大学,才有更大的前途。我家孩子就想先考上一中,然后再考大学。”

  大林和二林早就对这位李叔叔心存敬仰,他不仅让爹一天天好起来,并且气质优雅,平易近人。虽然村里的“王神医”有些本事,但是无论形象还是医术都在李医生面前矮了很多。二林脱口而出:“我以后想当医生!”

“奥!我家儿子也想考医学,”李医生饶有兴致地说道:“等上了高中,你的学习突出,你就可以考全国最好的医科大学。”

  二林急切地问:“叔叔,您是哪里毕业的?”李医生摸了摸二林的头说:“我吧,是西安的一个医学院毕业的。等我回去把全国最好的医科大学给你列出来。”二林用激动和庄严的目光看着李叔叔,他用力地点了点头。简单的一次谈话,点燃了兄弟两人心中的希望,他们仿佛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有了奔头。

  一周以后,老郭能下地了,但是,右侧的身子还是不灵活,右臂只能蜷缩在腰部,不能伸展,右脚抬不起来,他活动的时候用左手扶着床头,右脚拖拉着向前蹭。李医生叮嘱过要加强锻炼,但必须有人在旁边照看着,如果再跌倒,将会加重病情。荆玉华就寸步不离地照看着他。荆玉华心里对李医生充满了感激,实在拿不出趁手的东西报恩,她就让王恩浩和郭老三带来一些粮食和蔬菜送给医生们,也算是一片真诚的心意。

  荆玉华看到老郭有了这么大的起色,就开始坐不住了,她挂挂着家里,里里外外的,老人孩子的过冬衣服也需要准备了。她的着急李医生看在眼里,他安慰说:“虽然老郭哥有了好转,还需要住院治疗,不能半途而废,等需要出院的时候,我会尽早安排。家里也没有什么急事了,那天我听你的邻居说他和他媳妇会去你家里照料的,放心吧。”荆玉华听完心里安稳了下来。

秋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老郭匀称的呼吸,她站在窗前向外望着,窗玻璃借着屋里微弱的灯光照着她的脸,这张脸清瘦,黑黝黝的,早已失去了往日的丰腴。年轻的时候,也是白皙的皮肤,饱满红润,头发又黑又粗,编着长长的麻花辫……这时光,就这么快改变了一个人!

  窗外的白杨树落下的树叶在路灯下随风发出“哗哗”的声音,这人生跟落叶有什么不同呢?春天抽出的嫩芽,油亮嫩绿,宛若年轻时的脸,洋溢着青春的光芒。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它们渐渐坚韧了起来,等到秋末已满是伤痕和沧桑,那裸露的青筋和这双长满老茧的手有什么区别?同样失去了养分,同样干瘪了下去……

  秋风萧瑟,这注定是一个令人凄惶的时节,荆玉华仿佛看见一阵狂风吹来了一张巨网,把残缺的树叶网在其中,任由它们挣扎、嘶吼。她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懂得生命的坚韧,她拭去悄然流下的眼泪,默默地说了一句:“咱不是落叶!”她回到床边,轻轻地对老郭说:“你一定要好起来!我一定把两个孩子供出来!咱要活出个样来!”

  第二天病房住进一位五十多岁的病人,与老郭是相同的病,只不过症状轻多了,能说话,只是右臂不灵活。李医生马上安排了治疗。安顿好之后,随着来的老伴和儿子才有空和荆玉华他们打招呼。同病相怜,他们相互交流着病情,荆玉华把从医生那里听到的关于此病应该注意的问题都告诉了他们。

位患者姓崔,微胖,圆脸,看上去挺和善。他妻子一看就是个文化人,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的。谈话间,荆玉华了解到男的在交通局上班,女的是小学教师。慢慢交流后,才知道老崔和老郭都在一个部队当过兵,老郭入伍晚了三年,他们越说越亲切。两位妇女看着丈夫们这样愉悦,也笑逐颜开了。

  此时,老崔的儿子走进病房,被这活跃轻松的气氛搞愣了,了解了原委,他恭敬地朝着老郭叫了一声“叔叔”。他叫崔兴宇,一看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后在水利局工作,现在已是副局长了,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荆玉华一再夸老崔夫妇有福气,培养了这么优秀的青年。她暗暗地想:大林和二林到时候也这样该多好!两家人在病房里相互照顾,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一个周后,他们都有了很大的好转,老郭的右手能抓拿东西了,腿脚也能抬起来了。老崔本来病情就轻,现在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他们两人经常用左手扶着床,右手牵在一起,你拽我,我拽你,两个人的身子来来回回地摆动,像是在打太极拳,这惹得亲人们哈哈大笑,荆玉华都笑出了眼泪。

  两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直到出院的时候,都有点恋恋不舍了。李医生给他们出具了出院证明,开了回家继续康复用的药。老崔再三坚持让儿子找了汽车送他们回家,并一再叮嘱以后写信联系。

到家里,荆玉华恨不得分身,交公粮,卖粮食,换取多半年的花销;储备过冬的粮油蔬菜……可恶的是住院这段时间,王仁贵组织村民出义务工疏通了水渠的淤泥,修补了生产路。谁家出劳力多挣的工分就多,出的少或者不出工,就得往村里找钱。荆玉华家里没有人出工,就要向村里交一百多块钱,这就像从她身上剜去了一块肉。

  王仁贵最近心里很爽,肥胖的脸上整日挂着笑容,仿佛老天正在眷顾着他,让他一切都顺风顺水,他在家里跟老婆子说:“她荆玉华不是有本事吗?这下该老实了吧!跟我斗,哼!有她的好果子吃!”他早饭后抱着膀子站在大门口,嘴里叼着烟,惬意得很。

  荆玉华出门去井里挑水,远远得望见他站在那里,扭头拐向了别的胡同。她现在跌入了低谷,是落汤鸡,所有的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仇恨的火苗也只能炙烤着自己的内心,哪怕她已听到了自己的肉发出吱吱的声响,也只能咬紧牙关,攥紧拳头,一声不吭!

  漫长的冬天来临了,荆玉华除了照顾一家老小的饭菜,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帮着老郭康复,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固定时间,扶着他在院子里行走、锻炼,慢慢地,老郭不仅能自理了,甚至也能干一些轻活,比如帮荆玉华在灶头里烧烧火,喂喂家畜家禽。这期间与老崔大哥通了几封信,说了各自的身体状况,约好来年春天两口子要来村里看望他们。

一年的冬天,十里八乡还刮起过一阵迷信风。郭老三的大女儿拿着个小本子神神秘秘地来找荆玉华。“大娘,这是我从别的村抄来的,我念给你听。”她敬畏地打开本子,只见那上面密密麻麻的记了很多。她念道:“逢初一、十五不能出门挑水……灶台上不能放笤帚……水瓢的把不能朝东放……”她一项项认真念完,再三叮嘱荆玉华:“大娘,你千万照着做啊!我娘在家里已经照着做了。不做的话会带来噩运的!”荆玉华听完后,仔细地把一项项要求记在心里。

  整个村子一时间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之中了。那些最日常不过的生活场景都做了限制,里面所标注着违背后惊悚的惩罚。村子里立刻像死寂了一样,很少有人敢出门。农村人已经让贫穷和噩运威胁得只剩下虔诚的祈祷和遵守,他们怕这个温饱级别的幸福突然再失去。对于荆玉华来说,她除了虔诚,更多的是恐惧感,她完全相信这是真的,既然人家能这么头头是道地研究出来,这么神灵活现,哪有不信的道理!她恐惧的是:假如家里再遭不幸,这日子还怎么过!但是,大林和二林就对此嗤之以鼻,他们商量着要打破这个谎言。

冬月初一那天,兄弟两人挑着水桶准备去挑水,荆玉华像疯了一样撵过来,一把夺过挑担,嘴里骂着:“你们这两个混账东西,是不是要给我惹祸?”兄弟两人撂下挑担,笑嘻嘻地跑开了。他们不曾琢磨过命运是什么东西,少年不知愁滋味,他们也没觉得生活有多苦。

  虽然王仁贵家的公子油头粉面的,穿着三节头的牛皮鞋去上学,但,他们从没羡慕过,他的学习和人品已烂得臭得像一坨屎一样了,他们都懒得笑话他。事实上,他俩通过自己的学识早就形成了独有的价值观、世界观,这绝非是普通的农民所能企及的。迷信之风最终也是不攻自破,慢慢消退了,就像是人间上演的剧目,到了历史的节点必然出现,然后高潮,然后落幕。

 

有声小说丨亲娘(一)

有声小说丨亲娘(二)

有声小说丨亲娘(三)

文/刘宏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东山明月,从事高中教学21年,喜爱写作,书法爱好者。热爱生活,喜欢用文字写下生活的感想,思考人生。

主播/独立寒秋

简介:辜英忠,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喜欢与水打交道,江河湖海都曾留下自己的身影,喜欢码文字,在刊物、报纸上也发表过一些豆腐块小文,没啥耀眼光环的菜鸟一枚。回眸间,总会忆起曾经那彼岸的花开花落,面对渐远的时光,岁月从不绕道,怀念落幕已物是人非。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秋

排版:静秋

校稿:裴珊

复审:静秋

发布:裴珊

“家在黄岛”主编

 

更多有趣的

请戳一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