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粽香,赠香

 家在黄岛 2020-07-10

陪你读书

家在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晨光熹微,浸润着各种花的香,吸吮着河水的甜,青青芦苇渐渐出落成亭亭少女,在风中临水而立,袅娜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它凄美的宿命。

  一双粗糙的大手拂过柔软的苇叶,抖落了叶尖上闪闪的露珠,惊醒了芦苇甜甜的梦。一抹开心的笑,爬上了那张满是皱纹的脸。

  鸟鸣幽幽,蛙声阵阵,欧姨戴上手套,弯下腰,左手握住芦苇茎部,右手捏住宽宽的苇叶,猛地一扯,将苇叶掰下,断口处,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它们“蒹葭苍苍”的宿命就这样被欧姨改写,被改写成一个个香甜的粽子,在端午来临时满足儿时美好的回忆,满足味蕾的渴望。

  端午节前,用大锅煮粽子是欧姨最热衷的事。欧姨家虽然早就因为黄岛开发住进了楼房,却独具慧眼地在厨房里保留了一口大锅,也就把以前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部分地保留了下来。

煮粽子的每道工序她都要亲力亲为,首先是采苇叶。

欧姨的家乡地处胶州湾畔,向东几步即可走到大海,西面俊秀的小珠山似一座清幽的屏风遮挡住四季来风,山海之间,溪流潺潺,带着远方的口音奔向大海。欧姨对家乡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处海滩都那么熟悉,什么季节到什么地方采野菜挖海鲜她都了如指掌,她那双粗大的骨节突出的手似乎抚摸过黄岛的每一寸土地。她如数家珍地告诉我坐几路车到哪条河采苇叶,哪条河里的苇叶宽,哪条河里的苇叶脆。

天高气爽的清晨,欧姨早早来到河边,河水清澈见底,映照着蓝天白云,摇曳着绿苇红蓼的倩影,蜻蜓落处,荡开圈圈涟漪。河边芦苇茂密成一片绿浪,片片长叶缀着晶莹圆润的露珠,轻轻拂过,露珠滚落到脚面上。一片又一片,一个上午,欧姨采回一捆又一捆的苇叶。

  回到家里,欧姨把这条条玉带用剪刀剪去根部,一把把捆好,放到冰箱里冻一下,然后在大锅里烧开水,先将叶梢在滚水中一浸,再将苇叶放入锅里,烫一烫,捞出来,放入清水中浸泡。

经过冷与热的历练,桀骜如长剑的苇叶柔软下来,静静躺在凉水中,那傍水而立随风起舞的岁月不再,但却能在一双大手弯曲折合中迎娶糯米了。

  白白的糯米早已搓洗了好几遍,浸泡了几个小时了,恰如待嫁的新娘妆,等待着苇叶的佳期。白米绿叶一相逢,胜却美味无数。欧姨那粗大却灵巧的手就是红娘,只见她拿起三四片苇叶,放到左手掌心叠压着排好,两手一凑,将苇叶挽成碗状托在左手里,右手五指一拢,抓起一把糯米放进“碗”里,加上大枣、花生、肉馅等,再抓一小把米盖住。白白的糯米衬着绿绿的苇叶,见素抱朴,质朴无华。欧姨再将苇叶上部折过来,与底部拢到一起,再用细软的苇叶捆好,一个四角尖尖、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

  掂起粽子,放到锅里,插空排列好。上面放上洗了四遍的鸡蛋,倒上水,让糯米苇叶耳鬓厮磨,静静地享受相逢的喜悦。

  四月的薄暮,太阳迟迟不愿落下,凉风习习,梧桐花、槐花和蔷薇的香气轮番袭来,被花香陶醉的灰喜鹊站在枝头喳喳不已。晚风中欧姨抱来一大堆木柴,她要开始煮粽子了。

红红的火焰舔舐着黑黑的锅底,温暖着糯米与苇叶的甜蜜。火一夜不会停息,直到黎明时分灰烬还是红通通的。这一夜欧姨不曾安睡,她一次又一次醒来,一遍又一遍添火。火的热情让糯米与苇叶融为一体,糯米中浸润了苇叶的清香,苇叶上粘连着糯米的甜腻,厨房里氤氲着袅袅的热气,香味从开着的窗户钻了出去,邻居的梦里就嗅到了粽子的香。

  第二天一大早,还未将梦中的口水擦干净的邻居们就收到了欧姨送的粽子,粽子还热乎着,那份邻里间的情也热乎着……

  打开煮了一夜的粽子,来自苇叶和糯米的天然的香气便沿着味蕾游走,让身体的每个毛孔都熨帖而满足。而关于端午的记忆,总也少不了这香气,少不了在香气中隐现的欧姨的背影。这粽子的香气,分明是苇叶的天然香气,是似苇叶一样淳朴的欧姨的香气,是她心底善良的香气——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见过几次面的朋友,都能在端午节来临前吃上欧姨甜糯可口的粽子。

  “粽子,粽子,就是要赠给孩子吃。”当我面对着她送我的一大盆粽子感到不好意思时,欧姨总是笑着宽慰我。与欧姨相识,源于二十年前曾是她儿子的老师,如今他的儿子已有儿子,欧姨,却一直视我为她的孩子。

  端午时节,这个依然保存着传统风俗的小村时时有人家包粽子,有的人手拙,有的人年事已高,有的人工作太忙,于是退休在家的欧姨常常帮人家包粽子,一包就是好几个小时,回到家她经常捶着背直不起身来,再有人请她,她照样爽快答应。欧姨用她那双灵巧的大手和古道热肠,让家家户户的端午节多了一份清香。

  每当这个时节,我总是不由心疼欧姨,有谁知道,善良能干、吃苦耐劳的欧姨,身体里却比我们少了两样器官!

  78年的农历2月26日,欧姨坐着拖拉机到盐场拉盐,回来的一段上坡路上,不知为何她掉了下来,司机却未发觉,将她拖出了很远。大片头发拖没了,大块儿头皮磨出了血,身上的棉袄棉裤都磨碎了,幸亏周围出海打渔的渔民发现了这意外,大声吆喝着让司机停下来,她的命才保住了,可脾却被挤碎了,只能摘除。

  82年,她又因病将胆囊摘除了。

  与身体健全的我们相比,她才需要照顾!

  然而欧姨从来没把这些“残缺”当回事,她照样常怀感恩,感念生活的改变。“现在的生活多好啊,我小时候,可真是吃不上喝不上。端午煮几个粽子过节,点火时两根火柴点不着火,你姥姥就心疼,气得直骂。”也正是经历过苦日子,欧姨对自己处处节俭,从不浪费。

  她照样夙兴夜寐,劳作不停。赶上了黄岛开发的好时机,村里人有了退休金,分了楼房,生活无忧,大家打扑克、下象棋、跳广场舞,安享晚年。可欧姨一年到头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她不辜负大自然的赏赐,采山菜、敲海蛎子、捡海螺……“山珍海味”都是她餐桌上的美食。

  她从未因这“残缺”患得患失,一向坦然处之,风淡云轻,反而处处关心别人。她关心着认识的每一个人,谁有困难她都必须去看看才心安,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人家。她记得每个亲戚朋友的生日,她做的好饭总是出现在许多人的饭桌上、办公桌上……“她天天惦挂着半个开发区”,楼上的大姨总是这样打趣她。

  尘世喧嚣,欧姨如一株芦苇,固守着自己的清香。微风拂处,轻摇绿叶,送给这个世界一片香气,熏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永远不可能像屈原一样,被历史铭记,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让屈原的故事有了载体,代代流传下来,也赋予端午节一份温暖的回忆,让这个传统节日有色有香。

  在无数个似珍珠散落大地上的乡村里,还有无数的像欧姨一样的淳朴善良、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妇女……

文/刘素洁

简介: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成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作家协会会员。祖籍高密,寓居黄岛;谋生杏坛,偏爱文墨;忙时授业,闲暇游乐;偶有小作,幸得不弃;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主播/大白菜

简介:上泉朗诵社名誉社长。记得老黄岛一位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语言的本身就是一种遮蔽。咋听一身冷汗,再琢已然释怀。表里之间如何辨得真假虚实!从真实中觅心境,于虚无里用真情。什么都藏不住。当然声音更是这样。一棵土生土长的大白菜。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静   秋

校稿:宋荣芳

复审:静   秋

发布:宋荣芳

“家在黄岛”主编

 文学爱好者

请戳一戳

西海岸新区人文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