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声读物丨挑水

 家在黄岛 2020-07-10

陪你读书

家在黄岛

点击上方 绿标 收听音频 

昨日入梦中,又见挑水景。

       晨曦中,薄雾飘。一根长长的,颤悠悠的担杖;两个晃悠悠,圆圆的铝铁水桶 ;一个步履坚实,体壮的背影;一条滴答答、水渍渍的土路,伸向一座石砌墙,木头窗的草坯屋……

       这便是我挑水的父亲,我的老家 ,老屋。

       小的时候,我们村的人,吃水全是靠肩挑。水井在村子外头,每天从早到晚,通往村庄的路上,挑水的人们,络绎不绝。

       村头的那口老井很深,方形的井口,井下周边用青石砌成。早晨稍一探头还能望见井水盈盈,到了傍晚,水面迅速跌落,伸着头往里只能看到黑亮的水面了。待到夜深人静,人们入梦,水井才沉寂下来。甘甜的井水慢慢积蓄,天明时又涨起来了。

       井四面多是菜园,原因在于灌溉便利的缘故吧。春天一来,井四周一畦畦韭菜嫩绿,生机盎然。夏天,东一架,西一架,到处都是扁豆架,长长的豆角垂挂,上面还开着紫色的豆花。秋天,一棵棵翠绿的白菜排排站着,像整齐的士兵。冬天,白雪覆盖,天地白茫茫一片。这时,刚打上来的井水还冒着白气,流出桶外的已结成了光滑的冰。

       农忙时节,作为家中的长女,我十三、四岁便跟着父亲去挑水。

       在井边,父亲教我打水。用担杖的铁钩钩起水桶的把儿,然后缓缓地伸入井中,待到水桶浸到井水里,将水桶迅速使巧劲往下倾,让井水灌进水桶中,若是还不满,再将水桶沉入井水深处,直到桶满再用担杖将水桶慢慢拔出井口。然后是挑担,待两桶都水满,丈量一下担杖的长度,将两桶水置于担杖两头用挂钩挂好,弯腰起身,步履要匀称,防止桶水四溅,一直挑回家。

       在父亲的指导下 ,我开始打水。一开始用劲不匀,担杖钩与水桶把儿脱节了,好在水桶还漂浮在水面上。于是我又用担杖钩去钩水桶把儿,费了一番周折,终于钩住了,然后再次摆水,居然摆满了半桶,我好高兴,想把它摆满,结果一使劲往下捶桶,水桶是满了,但是担杖钩没钩住桶把儿,眼生生见水桶歪斜着飘向井的一边儿,好似嘲笑地跟我说着good bye ,就沉到井下不见了。

       父亲并没有责备我 ,而是去找来了长长的竹竿捞钩,他将带有锚头的一头伸入井里,但是好像井底很深,竹竿没有够到头。于是,他蹲下身开始向井里探寻,依然够不到井底,最后他决定下井去捞。

        父亲让我扶着竹竿,自己用手把住井沿,将脚伸向井石中的缝隙踩稳,一脚一脚向下,差不多在离井口一米的地方,他紧贴井壁,拿过我松开的竹竿往下试探。竹竿终于够到底了,他用捞钩在井底探索每一个角落,不一会儿,沉落井底的水桶浮出了水面。父亲让我把担杖伸到井里把水桶拉上去,他自己慢慢从井口爬了上来。

        历经一番波折后,我终于学会了打水 、挑水。为了防止担杖钩和水桶的把儿脱节,父亲还特意为我购买了一种新型的摆水用具“绳锁钩”。就是一种拴在绳索上的活动的担杖钩,只要钩住水桶把儿,便不会脱落,除非用手去解钩才开。有了这种担杖钩,无论我在水中怎么摆桶,水桶也不会掉到井里去了。但是这种绳索钩也给我带来了携带上的不方便。我去挑水时,桶是空的,可以放空桶里挑着,但是回来要一边挑着水,一边拿绳索钩,光挑水就够累的了,并且道路还那么漫长,着实有些不方便。鉴于这种情况,后来父亲又给我家的担杖安装了一种带有绳索钩的担杖头。

       满满的一担水挑在肩头,一步一步负重前行,起初觉得还不太重,随着路程的延伸,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挑水回家的路上,我往往都歇好几次 。稚嫩的肩膀压得都红肿了。但是,父母能承担起的重担,我通过努力也要担负起来。在那个年代,通过挑水这种劳动锻炼,不但培养了我生活的技能,还磨炼了我吃苦耐劳、坚毅的性格品质。

        如今,我们吃自来水,喝着桶装的山泉水,挑水吃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过去那段挑水的时光,曾经艰苦的生活,仍镌刻在记忆中,丰富充盈了我平淡的生活,成为我前行的力量。

文/丁明霞

简介:黄岛区土著居民,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教师,热爱生活,好读书,旅游等。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深信: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领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主播/李丽

简介:上泉朗诵社会员,家在黄岛作家联谊会会员。昵称听雨,家住黄岛。工作时孩子王一枚,八小时之外厨女一个!唯读书和瑜伽不能辜负。

本期参与编辑

主编:静   秋

排版:王礼明

校稿:郭加红

复审:静   秋

发布:静   秋

“家在黄岛”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