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2岁,汉族,广东人。 主诉:主因四肢紫红斑丘疹、疣状突起12年,伴肿胀、疼痛3年,于2013年8月就诊。12年前无明显原因患者手背、足跖皮肤发红,无自觉症状,开始可自然消退,之后手足部皮肤逐渐出现持久的紫红色斑,并向手心、足背和小腿蔓延。曾在当地诊所口服活血化瘀中药、并以中药泡洗,无缓解。5年前皮损隆起,颜色变暗,注射丹参注射液等后,略有好转。近3年来上下肢皮损,尤其是下肢皮损明显加重,并出现肿胀、疼痛等现象,行走时足跖疼痛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既往史:6年前因脑梗死致右侧肢体活动受限。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全身淋巴结未扪及增大。 皮肤科情况:双足稍肿胀,双手背、双足跖、足背及小腿大片暗紫红色斑块,边缘清楚,形状不规则,表面隆起高低不平,呈皮革状或疣状,质硬、无触痛。 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糖正常,免疫球蛋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乙型肝炎免疫学标志、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无异常;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痰厚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痰涂片:病理细胞未找到;真菌直接镜检(-),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心电图、胸部CT、腹部B超均正常。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查(-),抗巨细胞病毒IgM(-)。双足X线片正常。双下肢血管彩超示:双下肢腘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足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及皮下组织散在分布肿瘤细胞团块,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样细胞组成,伴管腔形成,部分区域可见肿瘤细胞呈梭形,广泛明显血管增生、纤维化和少许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局部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和血管外红细胞,PAS染色未见胞内、外嗜酸性小体。 皮损免疫组化:树突状细胞S-100蛋白(-)、少数组织细胞CD68(+)、CD20(-)、CD45RO 30%(+)、血管CD31(+)、CD34(+)、ki-67 30%(+)、FⅧ(+)、波形蛋白(+)。 予以干扰素(IFN)-α 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沙利度胺50 mg口服,每日2次;3个月后皮损未继续发展,多数增厚呈疣状处均变平,因患者迁往外地,继续电话随访中。 DOI: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40430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4):314-3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