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图片 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血中肌酐高、尿里有蛋白,按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就是代谢出了问题。 专门有个病就叫代谢综合征,指的是人体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 碳水化合物是糖以前的称呼,你看看,糖、脂肪、蛋白质,人体三大物质基础,都代谢障碍,这病可不是复杂了么! 为啥叫症候群呢?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病理基础,现在一般认为就是肥胖。当你出现糖尿病之后,接着就可能见到高脂血症;又或者先发现冠心病,可能过段时间又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所以为啥一讲就是“三高”?这些病都是代谢性的疾病,“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叫症候群。 换句话说,如果能控制住其中的一种代谢紊乱,就有利于其他代谢紊乱的防治。所以代谢性疾病早发现就要早重视,另外控制体重(饮食)是最直接,也是效果最显著的方式。 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指标,叫身体质量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使用这个公式强调三点: ①一般用于成人,儿童不适用、孕妇没用。儿童有自己的公式,衡量的是生长发育情况。 ②中国人的标准是:<18.5低体重、18.5-23.9正常、≥24超重(24-27.9偏胖、≥28肥胖)。 欧美、亚洲是不同的标准,中国标准跟亚洲标准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判断。 ③注意单位换算,比如160斤、173cm,算出来是0.0053?明显不对嘛!要换算成80kg、1.73m,算出来26.72,是超重中的偏胖。 上面的只是引子,我们还是要回到老本行,讲讲中医是怎么认识的。 肥胖的人一般吃得多、动得少,我们说是脾虚,所以脾气不足多见气短、容易出汗。那有的人吃得多也不胖啊?好像也不咋动啊?这就更足以说明是脾虚,因为脾虚则生湿,所以为啥痰多、舌胖有齿痕、苔白腻。 中医对脂肪的认识就是痰湿 比如脂肪瘤、囊肿,就是要化痰散结。 没有吃不胖的,只不过是折腾的时间不够长而已,吃得多就得消耗大量的脾气,不够了就“打肿脸充胖子”。 如果一个人真的长时间怎么吃都不胖,也没其他问题,那只能说“天赋”好,肾太强大,羡慕不来。 我们说“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先天之本是肾、后天之本是脾,要想一辈子没啥大病大灾,这两个本源不能出大问题。 我们分析下开头所说的情况:高血脂、高血糖、血肌酐/尿酸高,是血浊;尿肌酐、血尿酸、蛋白尿,是尿浊。 何为浊?想必你应该听过痰浊,身体里有痰是不是恶心?吐出来!你自己亲眼看看,是不是更恶心了? 是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视之可见就不用解释了,吐痰前清清嗓子这叫闻之有声,甚至听老慢支、哮喘的人说话嗡嗡的,这也是闻之有声。 还强调质地黏稠、令人恶心。同理,你也应该明白什么是血浊、尿浊了。一方面质地黏稠,这个不用我解释吧?另一方面令人恶心,最常见的就是口里有异味。 从广义上说,它们都归属在“痰”的范畴。痰从本质上说,就是正常的气血津液不能正常代谢而产生的“垃圾”。糖不能利用,“飘”在血里,垃圾!甘油三酯不能转化储存,垃圾!尿酸、肌酐本来就是代谢废物,更是垃圾! 脾主气血生化、肾主水液代谢,那你说这个浊是不是归脾肾管? 如果再要说,那胃、膀胱肯定也该有问题,毕竟与脾肾为表里之脏,相互影响。 如果还要说,那心可能也会受影响! 我们讲“心主神明”,如果你糊涂了,我们说“鬼迷心窍”“猪油蒙了心”;如果你很机灵,有小聪明,我们说“心眼多”,最有名的就是比干,商纣王要挖它的“七窍玲珑心”。 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黏稠的东西,肯定会把洞口堵住,心是有孔的,因而会“痰蒙心神”,你想想看,胖的人是不是睡得多?痰多的人、高脂血的人是不是老打瞌睡?肌酐、尿素氮高的人是不是总心不在焉、老忘事? 因此,“浊”为病,要通心、健脾、固肾。 通心可以开窍,神志清明,健脾可以杜湿,浊不能生。相信经常看文章的朋友,理解这两点都毫无困难。 固肾这个词好像没怎么提过?是不是补肾?对一半! 如果“浊”是垃圾,倒出去就完了,利尿,多小便,比如肌酐、尿素氮、尿酸。 但问题是有的人会这么说,我不吃饭,喝口水都会胖!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垃圾除了排泄太少,还有可能生成过多。光利尿,对于平时喝水少、水肿尿少的人明显,问题是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换个方式就是生痰之源,源头不解决,就好像河流污染,天天下发文件,不把排污工厂关掉,效果咋样不好说! 那就健脾嘛!把化工厂关了! 问题是化工厂偷偷夜里干活怎么办?或者说我有环保系统,但是很贵,检查的时候我关门,走了我又偷偷排污怎么办? 这就是要加强监管,肾主水液,有蒸腾气化作用,好比水质净化系统。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脾胃好比一口锅,食物就是大米,胃里有胃酸(消化液),给锅加热就有饭了。如果只是锅热,但是没有火源(持续加热),那结果就是半生不熟的米饭,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就能变成全熟。 肾主闭藏,好比高压锅,如果漏气了,那就好比尿里有糖、有蛋白,这是有用的。没用的排出去多多益善,有用的也排出去,那不是迟早营养不良? 所以固肾,不是单纯的补,而是保持压力、加强监管。 今天介绍萆薢分清饮,用于下焦虚寒之白浊。 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 益智仁、萆薢、石菖蒲、乌药,各9g。 经过上面的长篇论述,一看“分清”能反应过来是干啥的吧? 白浊能有个似懂非懂,再一看小便浑浊不清、白如米泔,那就是小便浑浊没跑了!举例来说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就是这样的。 萆薢入胃经、肾经,利湿祛浊,为治疗膏淋要药。淋就是小便,膏就是白色、浓稠的样子,不就是“凝如膏糊”? 益智仁,你看看名字,“智”!这个药可以治疗遗尿、流涎,你要是见到一个这样的人,肯定是觉得“智商不足”吧?用中医的话说,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这是脾肾同治。 石菖蒲是常在溪水旁的石头缝里,大家想想,一来长在水边不怕水那就可以化湿浊,二来从缝隙里出来的那就可以通窍呀!所以石菖蒲又叫“九节菖蒲”,对应“七窍玲珑心”,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可以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一者有助于失眠/嗜睡,一者能治健忘,是不是符合我们上面“浊”的特点? 乌药入下焦助膀胱气化,《药品化义》里说“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 这四个药:萆薢要药,益智两治,菖蒲开窍,乌药化气,是不是把我们之前的通心、健脾、固肾都覆盖到了? 关于这个方子的使用,强调三点: ①有中成药可以直接选用,如果要自己煎记得入食盐少许,因为盐引药下行入肾,当然中成药也可以盐水送服。 ②这个方子偏于虚寒证,如果有热象加用黄柏3g、丹参6g、车前子6g。 ③虽然看起来是治疗小便浊,但各种浊都可以。 高尿酸血症25例[1]:6周为1个疗程,停药6个月后,中药痊愈率52%、总有效率92%;对照组别嘌呤醇痊愈率13.04%、总有效率92%。 痛风性关节炎40例[2]:中药显效31例、有效9例;秋水仙碱显效12例、有效28例。 精液不液化38例[3]:经1-3-个疗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 小儿遗尿38例[4]:治愈3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最短1周,最长1月。 上面都是用下元虚寒的方式治疗,如果用下焦湿热的思路治疗,还可以用于女性湿热带下、糖尿病、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等。 慢性前列腺炎120例[5]:痊愈率60%。 糖尿病30例[6]:中医组有效率87.10%、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63.33%。3个月为1疗程,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血糖均明显下降,且中医组更明显,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可靠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加味萆薢分清饮治疗高尿酸血症25例[J].刘淦新.光明中医.20011(05) [2]加味萆薢分清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寇俊梓,李钊.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3) [3]萆薢分清饮治疗精液不液化38例[J].李日杰.海南医学.2012(03) [4]萆薢分清饮加减治疗小儿遗尿38例[J].冯秋科,杨玲爱.陕西中医.2006(6) [5]程氏萆薢分清饮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0例[J].金峰.中医临床研究.2012(12) [6]葛根芩连汤合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治疗湿热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高晓村.北京中医药.2009(09) ![]() ▼看岐黄护胃茶茶视频了解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