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79期: 中医浅谈---痛风

 左手360图书馆 2018-05-29

 

           中医浅谈---痛风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而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骨质或/和伴有肾脏、皮下、其他组织的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痛风患者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痛风病潜在发病人数多达上亿,其中有3500万人已被确诊。痛风除可以引起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和肾损害外,也可并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症、血脂紊乱等疾病。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其发病率逐年增高,90%以上的痛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痛风结石,其中约有1/3的患者会发生结石破溃,且几乎所有的结石破溃者因保养不当而最终截肢致残;25%的痛风病人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其中有60%-70%的患者会因此而死亡;而且痛风患者的寿命普遍比正常人减少10-20年。痛风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新的亟待控制的疾病之一。
    
    痛风一般间歇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拇指关节、踝关节及指关节等部位红肿,且伴随有针刺、刀割般的锐性疼痛,多数患者还会伴发高烧。一般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就会出现痛风结石,此病可导致关节严重变形,使患者无法正常行走,甚至无法握取笔、书、筷子等日常物品。痛风结石治疗不及时的话会自行破溃,伤口经年不愈,并最终会因感染而迫使患者截肢致残。部分患者还会因痛风并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尤其是病程超过十年以上的痛风性肾病患者,如果对病情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引发肾绞痛、血尿肾直至引发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
    
    初发的患者往往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往往在发作期间服用一点西药了事,过后大多数患者对饮食也不加节制,更谈不上日常的保健。殊不知,导致痛风的沉淀没有消除,血尿酸值没有恢复正常,痛风就谈不上被治愈,并且,尿酸还会在除现有发病部位的其他地方沉淀,尤其是肾脏和泌尿系统,会造成器质性的病理损害,造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痛风在中医临床上属“痹症”范畴。痹症是指感受湿热、风寒邪气,引起以四肢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麻木、活动不灵,甚至关节红肿灼热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常常反复发作且逐渐发展,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或功能障碍。
    
    我们利用祖国医学的辨证施治特点创立了以泄浊化瘀、痹清消痛定风、舒筋定痛等为系列方药,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病型,不同的发病时间,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药合剂组成,有特殊性患者时采用单独的组方方式。所有患者的组方成药者,是专家以系列方药为基础、辨证施治为原则的结果,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理念。


    痛风的因素 

 现在很多人得痛风,发作起来痛得冷汗直流,拖着腿也走不动。这种病不发作的时候人好好的,到医院也查不出来什么毛病,只是告诉你尿酸高点,其他没事。

  

   尿酸怎么会高?医生说是因为喝酒过多、吃了太多高蛋白食物。很多人听了马上控制饮食,可是不管怎么忌口,该发作它还是痛。为什么会从大脚趾头开始痛,后期还会出现关节畸形?

   其实这也是肾虚的一种症状,因为肾的过滤功能减弱了,血液里的酸毒排不出去,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大脚趾关节是人体的最末梢关节,酸毒的结晶体最容易积聚在这里,也有的人是大拇指关节痛,都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你不去调整肾脏,恢复它的过滤功能,酸毒结晶长期挤压关节,最后关节不能正常活动,出现变形了。所以痛风患者不仅要改变饮食习惯,更关键在于恢复肾脏的机能,提高过滤能力,把酸毒排出体外才不会再复发。
    肾乃“先天之本”,不可不知也。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病因关联
  1.与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 %,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
  2.与高脂血症有关: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
  3.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4.与高血压有关: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5.与动脉硬化有关: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院资料统计100例,因动脉硬化而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42%存在高尿酸血症。
  6.与饮酒有关: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有:①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从而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②可刺激嘌呤增加。
 

  中医诊断标准  
  1.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1]。
  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中医证候分类 

  1.湿热蕴结: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
  2.瘀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曲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垒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3.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舌胖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4.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虎咬,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在临床上常把痛风分为以下三型:

  (1)湿热痹阻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筋脉拘急,手不可近,更难于下床活动,日轻夜重。患者多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主证分析:热为阳邪,其性急迫,侵入人体经络关节之后,与人体气血相搏,由于筋脉拘急,经络瘀阻而发生剧烈疼痛。痛处红肿灼热及发热、口渴、心烦、脉滑数、舌红苔黄,皆为火 热的特征,也反映了火热熏灼最易伤津的特点。

  治则: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味。  防己10g,杏仁10g,滑石15g,连翘10g,山栀6g,薏苡仁30g,半夏6g,蚕沙10g,赤小 豆10 g,姜黄10g,海桐皮10g。  

  方解:本方用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辅以滑石、薏苡仁淡渗利湿;杏仁宣利肺气,蚕砂、半夏、赤小豆除湿化浊;连翘、山栀清泄郁热,海桐皮、姜黄宣络祛风,止痛利湿。湿去热清经络宣通,则痹痛自除。若关节红肿甚者加秦艽10g、银花藤30g、虎杖10g。若疼痛剧烈者加威灵仙15g、乳香6g,以活血通络,止痛除痹。湿盛者加萆10g、泽泻10g,以加强利湿作用。


  (2)血瘀痰阻 

  主证:痹证历时较长,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关节附近呈黯黑色,疼痛剧烈,停着不移,不可屈伸,或疼痛麻木。关节或红肿疼痛,兼见发热而渴,尿短赤;或关节冰凉,寒冷季节 而痛剧,得热而安。舌多见紫色瘀斑,脉细涩。

 主证分析:痹证日久,经络气血为外邪壅滞,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停留于关节骨髓,痼结根深,难以逐除。痰瘀胶结,痹阻加重,故刺痛、掣痛,疼痛剧烈;气血不能周流故见 麻木;痰瘀留着,故痛有定处。关节周围紫黯,舌有瘀斑,细涩脉皆瘀滞之象。 

  治则: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2g,地龙20g,五灵脂9g,川芎9g,没药9g,香附9g,羌活 12g,秦艽12g,牛膝20g,生甘草6g。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五灵脂、地龙祛痰通络;川芎、没药、香附理气活血止痛;羌活、秦艽祛风除湿;牛膝活血通络,强壮筋骨,引诸药达病所;生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祛痰通络止痛之效。痰瘀久留者加全蝎6g、蜈蚣1条、乌梢蛇10g 、蜂房6g,以活血化瘀,搜邪通络;若有皮下结节者加白芥子10g,僵蚕10g,以祛痰散结。 


  (3)肝肾亏虚 

  主证: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筋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驼背,腰膝酸软,尿多便溏,或五更泻,舌淡白,脉沉弱。或骨节疼痛,筋脉拘急牵引,运动时加剧,形疲无力,烦躁,盗汗,头晕耳鸣,面赤,或持续低烧,日晡潮热,腰酸膝软无力,关节或见红肿灼热,或变形,不可屈伸,日轻夜重,口干心烦,纳少,舌质 红少苔,脉细。

  主证分析:病久伤及肝肾。阳气不足,表卫不固,外邪易侵,故骨节疼痛,时轻时剧,邪气久羁,气血失荣,故屈伸不利,关节僵硬变形,筋肉萎缩;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腰膝酸软无力,甚至弯腰驮背,为病久延及肝肾,肝肾亏虚之象;食少便溏,乏力短气,乃脾阳亦虚,生化之源不足;形寒肢冷,关节冷感,自汗恶风等皆阳虚外寒之象。若阴血不足,则筋脉失于濡养,血虚生风,故筋脉拘急牵扯,骨节疼痛而运动时为甚;阴亏阳亢,故头晕耳 鸣,盗汗面赤,低热缠绵,口干心烦;腰膝酸软为肝肾精血不足之象。  

  治则: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味。  独活、防风、秦艽、当归、川芎、地黄、芍药、杜仲、牛膝各10~15g,细辛3g,肉桂5~ 10 g,茯苓、桑寄生15~30g,人参5~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独活、防风、秦艽、细辛、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地黄、芍药补益气血;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诸药共奏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之效。偏于阳虚,关节冷痛明显加附子5~10g、干姜5~10g以温阳散寒。偏于阴虚去肉桂加枸杞子5~10g、制首乌5~10g以补肝益肾。腰膝酸软无力加黄芪30g、川 断1 5g以益气补肾。肌肤不仁加鸡血藤30g、络石藤15g以养血通络。    


  治疗痛风土单验方

 方1: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12g,五灵脂9g,元胡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甘草3g,有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之功。  

 方2:虎刺鲜根或花30g(干根10~15g),煎汁用酒冲服,有清热通络之效。 

 方3:钩藤根250g,加烧酒适量,浸1天后分3天服完,有理气活血止痛之功。

 方4:牡丹藤1500g,牛膝30g,钻地风60g,五加皮250g,红糖250g,红枣250g,烧酒5000g , 密封1个月。每次30ml,日3次服,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方5:鲜五色梅根10~20g,青壳鸭蛋1枚,和水酒(各半)适量,炖1小时服用,有活血止 痛之效。  

  方6:凌霄花根(紫葳根)6~10g,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 

  方7: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g,丹参30~120g,水煎服,兑 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风。

  方8:黄柏6g,威灵仙6g,苍术10g,陈皮6g,芍药3g,甘草10g,羌活6g,共为末服, 有清热除湿、活血通络之功,主湿热型痛风。 

  方9:党参60g,白术60g,熟地黄60g,山药30g,海浮石30g,黄柏60g,锁阳15g,南星30g ,龟板30g,干姜灰15g,共为末,粥糊为丸,每次9g,日3次,主补脾益肾、化痰散 结,治气血两虚,痰浊痛风。

  方10:红花、白芷、防风各15g,威灵仙10g,酒煎服,有活血祛风之功,主痛风历节,四 肢疼痛。


 治疗痛风药敷方法

  (1)外搽药酒方 

 药物组成:伸筋草12g,透骨草12g,川桂枝9g,羌活12g,独活12g,川乌9g,草乌9g,全当归12g,紫草9g,红花9g,桑枝9g,虎杖9g,络石藤9g,地鳖虫6g。以上诸药,用 高粱酒1.5kg浸泡,约1周后外用。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宣痹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寒痹所致的关节疼痛,活动限制等症。 用法:先以热水洗患处,后用此酒轻擦患处,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 


 (2)黄药 

 药物组成:干燥象皮粉1g,蜂蜜300ml,冷开水100ml,三者混合搅匀后备用。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湿热型骨痹。

 用法:将黄药涂于发炎关节表面,每2小时1次。用药期间患部禁止过多活动,禁入冷水。 


 (3)当归散 

药物组成:防风、当归、藁本、独活、荆芥穗、牡荆叶各30g。上药为粗末,盐120g同炒 热,袋盛熨之,冷则易。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痛风。 用法:热敷患处。  


  针刺治疗痛风方法

(1)针刺疗法 

 ①主穴取肾俞、气海俞、膀胱俞、关元、三阴交。配穴取离患部1~2寸阿是穴。手法:用 平补平泻,中等量刺激。 

 ②主穴取膏肓、胃俞、气海俞、膀胱俞、大肠俞、中脘、关元、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配 穴取患部周围穴。手法用平补平泻或泻法。

 ③主穴取公孙、曲池、风市、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配穴取局部阿是穴。手法用 平补平泻或泻法。 

 ④主穴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配穴,病在掌指或指关节加外关、阿是穴;病在第一跖趾 关节加大都、太白、太冲。手法:急性期用提插捻转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

 ⑤急性期取患侧隐白、大敦、太冲、三阴交、太溪、照海、阿是穴,恢复期取双侧太冲、三阴交、太白、太溪、照海、足三里、肝俞、肾俞。手法:急性期隐白、大敦点刺放血,余穴 针刺用泻法,恢复期用平补平泻法。 

 (2)新针疗法 

 ①生物全息针刺:取全息穴位(患侧第二、三掌骨桡侧第五掌骨尺侧与疼痛部位相应的穴位 )。用28号1.5寸毫针贴掌骨侧垂直进针1~1.3寸,得气后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平 补平泻法(只捻转不提插)。每5分钟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 

 ②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选穴如足三里、三阴交、太白、太冲、太溪、照海、肝俞、肾俞,依其临床症状,每次用4~6个穴位,每穴注射丹参注射液0.3~0.5ml,隔日1次,10次为 1疗程。 


  饮食控制

 不吃含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肾、心、肚,胰脏,不吃凤尾鱼、沙丁鱼,鱼卵,鹅肉,不吃龙虾,蟹、牡蛎等海鲜、贝壳类水产,绿藻类等。不喝肉汤,火锅汤,鸡精等。少吃中等嘌呤食物如各种肉,豆制品,花生。多吃嘌呤含量少或不含嘌呤的食品:精白米、玉米、精白面包、馒头、面条、通心粉、苏打饼干、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甘蓝、莴苣、南瓜、西红柿、萝卜、山芋、土豆、泡菜、咸菜、龙眼、卷心菜、各种蛋类、牛奶、炼乳、酸奶、麦乳精、各种水果及干果类、糖果、各种饮料包括汽水、茶、巧克力、咖啡、可可等,各种油脂、杏仁、核桃、果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